3/20/2008

向一位「成功的失敗者」致敬

向一位「成功的失敗者」致敬
/文﹕馬家輝
文章日期:2008年3月18日
【明報專訊】假如不以成敗論英雄,民進黨的競選策略其實做得非常出色,尤其那句口號「逆轉勝」,音節鏗鏘,意義精準,足以奪取2008年的廣告金句大賞。
「逆轉勝」起源於棒球場上的競爭吶喊,台灣佬受日本佬影響,日本佬又受美國佬影響,故同樣對小小棒球如癡如醉;反之,香港人由於在英國佬的眼耳口鼻下過了多年殖民日子,獨沽一味鍾愛的是主人也喜歡的黑白足球。
許久以前,台灣有過一隊「紅葉少棒」在國際上揚威立萬,他們都是出身於農戶的窮人子弟,平日練波,用石頭代替真球,用樹枝暫代木棍,本來只是鬧玩,沒料打出了一片藍天白雲,替日落西山的中華民國爭贏了不少面子,民眾為他們流淚,總統對他們授勳,情節像極了勵志煽情的日本電視劇; 這個福爾摩莎傳奇,每位島嶼子民都深深記得。
民意調查目前顯示「長昌配」處於劣勢,其團隊選擇用棒場術語做slogan,用意必是召喚台灣人民的集體回憶,激勵綠營的隱性支持者挺身站出來,別挫敗氣餒,別憂懷喪志,只要大家努力,必可透過選票令慣於「打逆勢波」的謝長廷再一次絕境逢生。「逆轉勝」這個口號是對民粹經驗的潛意識喊話,欲把過去與未來接軌,僅此3字,已足反映民進黨是何等厲害的選舉戰鬥機器。
此外,前兩天舉辦大遊行,民進黨祭出了一隻高大恐怖的黑心木馬,嘲諷馬英九有可能詭詐賣台;綠營人士又用擊掌方式讓參與者彼此建立「心理契約」,兩手相拍,掌聲為盟,決志守衛他們眼中的所謂「台灣利益」;到了下午3點14分,所有遊行人士把帽子反戴於頭,一來象徵反逆之勢,二來抗議北京於3年前的3月14日訂立《反國家分裂法》,悲情意味濃郁無比……如斯策略皆屬奇招,既具視覺震撼效果,亦有實質攻擊方向,不可謂不高。
相較之下,藍營遊行主要仍是依賴馬英九的一張俊臉以呼喚人氣,亦依靠一群又一群的歌影視紅星登台推動高潮,沒有噱頭與驚喜,只有因循與承襲,在造勢創意的功力展現上,顯然遠遜於民進黨;如果遊行是一場戲劇匯演,藍色劇場組合的得分必較落後,評判按鈴,叮一聲,殘酷一叮,下次請早,冇得留低。
但幸好,政治畢竟並非全是演戲,尤其經歷了陳水扁的8年謊言統治,尤其累積了8年來對陳水扁的深刻怨氣,福爾摩莎子民再笨亦必覺醒,不能再被騙了,不可再被騙了,是故遊行翌日的民意調查數字並未出現明顯逆勢,綠營仍是景氣低迷,藍營仍是欲焰高漲;「逆轉勝」尚未成功,謝長廷同志仍須努力。
8年了,謝長廷等待8年了,此時此刻,他恐怕是全台灣最痛恨陳水扁的人。
謝長廷與陳水扁一起出道、一起打拼,初時是「長扁之爭」,其後是「扁長有序」,陳水扁出線成為台灣最高領導人,謝長廷則仍在衝鋒陷陣,為自己找尋更上層樓的機會。陳水扁上台之初,台灣民間曾經廣傳「民進黨廿年執政」之說,普遍相信只要阿扁表現不太壞,總統府將被長期掌控於綠營手裏,而謝長廷就是其中一位、甚至是最有條件的一位接班人。只可惜,也可恨,陳水扁成功執政、卻執政失敗,8年之後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失敗的成功者」,把民進黨好不容易開拓出來的政治局面拆爛得支離破碎,執政這麼久了,政治優勢牢牢在握,但剛結束的立法院選舉顯示綠營的所謂「基本盤」竟仍僅維持在三成六之譜,實為荒謬,謝長廷千辛萬苦終於做了總統候選人,遭扁所累,回天乏力,午夜夢迴,很難不對這位當年的「好兄弟」恨得咬牙切齒。
昔日經常有人用「瑜亮情結」來描述陳水扁和謝長廷之間關係,如今看來,不太正確。因為在民主制度下,如果現代「周瑜」執政得出色,「諸葛亮」忍讓一時,到了任滿改選之日,承前餘蔭,大有機會輪流做莊;但現在的問題是「周瑜」愈來愈不「周瑜」,當他敗仗連場、惡事頻生,最後結局是連累了「諸葛亮」沒飯可吃。古之「瑜亮情緒」是因為表現太好而互相妒忌,今若有新版本的「瑜亮情結」,便是阿亮恨死了阿瑜,因為阿瑜太不濟事。
相對於民進黨之長扁情仇,藍營的馬英九便剛相反,應該深深感激連戰,因為這位曾被嘲為「扶不起的阿斗」的權貴子弟於過去4年表現之佳,令人刮目相看﹕由於連戰甘於做、也能夠做一位「成功的失敗者」,國民黨才有今天的雄壯氣勢,小馬哥才有今天的威風八面。
4年前總統大選前夕,有一位叫做李建榮的台灣傳媒人寫過一本《藍天再現﹕連戰與國民黨重新出發》,書前有序,乃馬英九所撰,他分析「國民黨能否東山再起,關鍵就在能否改革與團結,而改革尤其是關鍵中的關鍵。改革必須致力於四個方向﹕組織民主化、決策透明化、摒除黑金、主導立法。這四點主張與許多黨內先進的看法不謀而合,後來納入黨務改革的整體方案之中」。
4年前的大選,連戰與宋楚瑜聯手出擊,在兩顆神秘子彈的悲情效應下,他失敗了,事後有不少台灣人覺得「欠他一個總統」,認為應該支持連戰於今年捲土重來。4年下來,連戰本來有多次機會在國民黨內的權力遊戲裏上下其手、謀利自肥,或至少有機會煽動國民黨內的派系鬥爭、自謀漁利,但他選擇不;連戰最終選擇了權力上的自我約制、角色上的自我改造、格局上的自我提升,終而讓馬英九得以比較輕鬆地升班接位,達成了前述的4點改革主張。小馬哥之所以能在台灣民眾心裏贏得「英九中興」的熱切期待,固因自己努力進取,亦因連戰努力變身,他這條總統之路,有連戰的撐持印記。
尤其甚者,連戰敢在卸任國民黨主席前夕往訪大陸,替兩岸關係撒下了可供栽培的和平種子,更是大氣魄之大展現,遂也替自身的歷史地位寫下新頁。
台灣報人王健壯數年前評論美國大選,曾借Eric Alterman之言以諷布殊,「當魔鬼門廊上的燈還亮的時候,天使怎麼能跑去睡覺?告訴我,勇敢的船長,為什麼邪惡的人這麼強壯?」;我亦曾改借此言以諷阿扁,深嘆他那兩顆神秘的子彈竟是如此邪惡。
4年下來,不幸中的大幸是,那邪惡的終變軟弱,那失敗的終變成功,因有民主,福爾摩莎終於有機會再度換人換黨換局面,這再一次呈現了民主的美好,足為對岸的大陸和香港借鏡。
連戰寫過一本書叫做《改變才有希望》,期許自己能當總統,並謂「後代子孫回顧這一段新局的誕生,或許會以讚賞的口說,那真是一個動人的年代,充滿了動人的故事」。如今的故事結局是,他始終做不成總統,但他做成了「成功的失敗者」,這段轉型的故事,其實同樣動人。
馬家輝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