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2009
a link:梁文道《開卷八分鐘》視頻大集合
伊拉克战争烽火围城 图书馆长誓死守书
2009年01月21日 16:48凤凰网专稿
梁文道:每次遇到战争文化肯定就遭殃,人都已经要受伤、要死了,文化这个东西软绵绵的,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又怎能不遭殃呢?但是问题是我们不要忽略,在战火过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它要重建起来的时候文化起到的作用。
比如说我们举个例子,像伊拉克饱经战火、战乱,然后整个国家几乎陷入四分五裂局面的时候,它有多少的文化遗产失落了?大家想想看,两河流域上面的这个重要的古文明大国,它是人类历史上多么重要的一个起源地,它有多少的瑰宝,结果就在战乱之中被炮火掩埋了,毁灭了。
同时以现在这个伊拉克来讲,它也需要很多历史档案,它需要很多过去的一些资料,过去的一些文献,这个在将来这个国家它要重建,要重建它的历史记忆,要重建它的国家认同的时候,都非常非常的重要。但是问题是,在那么混乱的时期底下,有谁愿意去搞这种看起来非常遥远的东西呢?
有这么一个人,《烽火守书人》,我今天向大家介绍这本书,是一本非常重要、非常感人,这几年在全球的图书馆界引起轰动的一本书。它这个副标题叫做《伊拉克国家图书馆馆长日记》,作者就是萨德·伊斯康德。
其实除了这本书之外,另外有一个,我们知道伊拉克南部有个大城叫做巴士拉,这个巴士拉的中央图书馆馆长也有一个他的故事,还被美国的一些作家画成了儿童的绘本。那么这两个人的故事都非常有名,我今天先介绍这个萨德·伊斯康德。
萨德·伊斯康德本来是库尔德人,曾经参加过库尔德游击队对抗萨达姆,后来他到了英国就改行了,成了一个非常斯文的文人,在伦敦大学的政治经济学院拿到国际历史的博士学位。2003年的时候,当时美军攻入伊拉克,他受到号召要回去重建自己的国家,因为过去他是库尔德人,现在可以名正言顺回到巴格达了。
干什么呢?就是干这个伊拉克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我们想象一下,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这里面就写的非常清楚,当时的伊拉克国家图书馆,除了馆舍受到严重毁损外,图书馆文献遭到抢劫或者是烧毁,古迹、档案、文件遗失了60%。
有的是被人炸了,人家看到烂纸就拿来烧;有的是被别的国家趁战乱的时候派人进去偷,因为里面说不定有很多伊拉克原来很重要的国家机密档案;还有更大部分的是被美国带回去了,那么这就是这位馆长最近几年一直在抗议的地方。
然后珍善本书遗失90%,手稿损失25%,这还不止,而且我们看到,他这本书里面,这本书其实是他一个日记,这个日记是发表在2006年到2007年中间,大概是9个月左右的时间,在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也就是BritishLibrary的网页上面去刊登出来的。
而当时,这个日记一刊登就引起轰动,因为大家全世界的同行就在看着这位国家图书馆馆长,自己的同行,每天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我跟你描写一下,那个生活是这样的,就是每天这个图书馆,供电大概是一、两个小时;每天窗户玻璃都会破,因为随时有枪扫射进来。
动不动今天上班就说,这儿又给炸了,昨天整理好的一柜子书,地上又乱成一团;有时候你会上班的时候听说今天有个同事没办法回来了,为什么?因为他妈给人杀了;那天又说那个人的弟弟失踪了,被绑架了;甚至你是目睹自己的同事怎么样在这个战火之中就牺牲了。
而每天上班都是提心吊胆,为什么?因为这个图书馆所在的位置特别特别的险要,是什叶派、逊尼派两派都想争夺的地方,两派都跑来找这个馆长说,我们在你们房顶在机关枪行吗?那他当然要拒绝。
其实当时的伊拉克已经乱到一个什么程度?就是这个伊拉克所谓的新政府,比如说主管这个图书馆的文化部,这个文化部的部长是属于逊尼派的,另外一个部,像国防部说不定是什叶派的。这两个部门自己会打仗,就是自己底下有民兵去打仗,最后他这个图书馆馆长的上司,这个文化部的部长要被通缉了。
为什么呢?因为他派人去谋杀另一个部的部长,这是当时伊拉克的情况;然后每天上班,你都会觉得今天可能是最后一天上班。在这样的情况底下,到底这位伊斯康德他想做什么?他为什么要当这样的一个图书馆馆长?为的就是要为这个国家,自己的祖国保持一丝历史的、文化的一个命脉。
然后我们就看这本书里面有很多的片段,简直是吓人一跳。例如说有人送回一些馆藏过来,用警车送过来,那么他们就劝人千万不要用警车,因为警车才是恐怖分子袭击的一个主要的目标。然后又有一天,他是被这个国家的警卫,叫做国民卫队拿枪指着,对着他开了几枪,去吓唬他;然后又有一天,他的同事又牺牲了。
那么在这样的环境底下工作,我觉得最让人看着难过的是什么呢?就是每一回他一高兴他一写,这位馆长在这个日记网上的部落格里面一写自己高兴得东西,我看了就伤心。为什么呢?他高兴的东西,全是一些你觉得最微不足道的事情,比如说今天供电供了六小时了;我们这个月进馆的读者的数量,从上个月的60人,现在上升到100人了,人们开始回来读书了。
看到这种地方,你看到这个整馆的馆员那么兴奋,你就觉得很难过很难过。比如说他们热心到一个程度,就是有读者进来说想看某本书,但他们没有,他们立刻派人出去冒着炮火、冒着被绑架的危险,跑到市面上想去买书。
真买不到的时候,就透过这个国际合作,因为全世界知道这个图书馆的故事,大家都愿意支持,每个图书馆都想办法要帮忙他们,把这些他们需要的书,需要的资源送去给他们。于是伊斯康德就成为了一个最近两年,在国际上面屡次获奖的这么一个了不起的图书馆的馆长跟这个文献保护者。
但是为什么伊斯康德最后要放弃继续写这个日记呢?是因为他越来越觉得不安,他觉得每天写这些日记,好像在剥削自己的同事跟自己身边人的那种苦难的生活,拿他们的鲜血、拿他们的眼泪、拿他们受的折磨,来博取全世界的同情。
他说他不需要这个,他现在要的就是继续在战火底下,在混乱的局面底下好好的做下去,而还好,听说伊拉克最近局面缓和,他的读者人数已经每个月上升到900人了。
《开卷八分钟》凤凰卫视中文台
首播:周一至周五17:05—17:15
重播:周二至周六02:50—03:00,11:30—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