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2009

關于《常識》的常識

常識思考
文章日期:2009年12月7日
【明報專訊】梁文道《常識》入選中國年度十大好書,記憶中,這是第一本香港人著作獲此殊榮,內地讀書人對此叫好,在普羅讀者之中則更叫座,一本書在半年之間賣了廿多萬冊,發揮了無比的影響力。
是的,一本書如果只能賣兩三萬冊,或許只是市場概念上的「暢銷」,但假如賣上二三十萬冊,便是一個值得關注和理解的「現象」了,因為它竟然能讓這麼多人選擇用鈔票投票,並在閱讀之後爭相討論,背後一定有著某種切合集體情緒的獨特魅力,也必對此情緒火上加油,進一步推動它的爆發。
《常識》推動了什麼?先不談作者的細緻文字功力和博雜的知識學問,僅就閱讀效果而言,這書的最大啟蒙作用之一可能是讓中國讀者知道,時事評論原來可以寫得如此不刻薄不憤慨不誇張但卻又能夠如此深刻如此開闊如此趣味滿滿。換個角度說,這書令中國讀者讀到了很不中國的中國評論,它教導了中國讀者什麼叫做「精準評論」,在下筆時,由於評論家懂得「自我 設限」,故能引領讀者直接對問題核心,在該有的坐標裡看事情,不會迷途,不會失向。
別誤會,這裡說的「自我設限」並非一般理解的「傳媒自律」。我想說的是,《常識》作者不會像一般的中國評論員般動輒站在道德高地放言高論,先罵三句市民無知,再罵五句高官無能,最後感嘆兩句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之類便收筆了事。相反,作者通常先把討論話題牢牢抓住,透過一些古今中外的例子幫助讀者了解問題的類同性和特殊性,再在制度層次上思考它的困限和出路,如此進出兩三回合,便像把一個橘子剝盡了皮,讀者自可嗅到看到嚐到橘子的甜酸滋味。
當作者以《常識》作為書名,我猜,他腦海的「常識」定義,指的並非書內所指的問題或他帶給我們的結論,而是他在引導讀者掌握這些問題和結論過程裡所展現的思考方法;回歸常識思考,你或可以得出極為寶貴的結論。箇中有禪意,頗符合梁文道近年的學佛精神。佛在文中,文浮佛意,這叫做表裡合一。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