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2008

地震採訪課

地震採訪課 /文.楊陽明
文章日期:2008年6月6日
【明報專訊】「經一事,長一智﹗」四川採訪之行,給我莫大啟示。

攝影技術了得便是一個出色攝記?不。還要有多方面的配合。

體能:要到目標災區採訪,動輒走上兩三小時的路,攀山涉水在所難免,我雖主要穿梭成都、重慶等大城市,所走的路已較其他同事少,惟仍舟車勞頓,體力透支。

我反覆思考,要是走遠多點,會是怎樣的光景?我能撐下去嗎?同行有一位熱愛行山的行家,他走路明顯較敏捷,較其他人從容。平日多鍛煉體魄,對身體有益之餘,對工作亦有利。

裝備與應變:除了沉甸甸的攝影器材、手提電腦,乾糧和水是長期作戰的必需品。面對惡劣環境,加上體力勞動,一般沒胃口吞嚥,空肚子怎有勁兒工作?攝記同事Ring帶備了幾包糖果,別小覷一顆糖果的威力,它可是力量的泉源,一粒又一粒地放進肚子,能量不知不覺逐些補充了。

在偏遠的災區,縱然拍攝了一系列的相片,心裏急將成果傳返香港,但礙於網絡信號微弱,要以手提電腦傳相近乎沒有可能,最後唯有另找網吧傳相。裝備須預備妥當,惟得物無所用時,就要及時應變,得想辦法來解決問題。

敏銳的觸覺:面對如此場面,我當場為之震懾,呆了眼,專注拍攝災情卻往往忽略身邊其他微小事物。攝記跟記者一樣,要一眼關七,耳聽八方﹗在災區,通訊社記者眾多,他們提供的照片角度全面,從中如何仍能有所突破﹖就是不要被眼前框架所限制,要多發掘新事物,尋找新角度、新故事,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文.楊陽明 editorial@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