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2008

鄧志新:期待互聯網的開放與自由

期待互聯網的開放與自由
文章日期:2008年7月24日
【明報專訊】「Obama Is From Google, McCain Is From AT&T on Digital-Age Rules」(數字時代統治下,巴馬代表Google,麥凱恩代表AT&T),美國財經媒體Bloomberg最近刊文評點兩位總統候選人的信息科技政策,以兩個時代的標杆企業加以標簽化描畫,倒也恰如其分。

巴馬年輕清新,手持黑莓象徵希望「改變」的一代,他的競選活動依靠互聯網的廣泛動員而聲勢浩大,而他的對手麥凱恩年過七十,則是離開助手就無法使用電腦的守舊一派,仍然信奉自由市場萬歲。巴馬吸納了克林頓政府的幕僚和經驗,倡議首設Chief Technology Officer(首席技術長官),希望利用互聯網拓展教育和經濟機會,如財政補貼幫助鄉村和低收入家庭接入高速互聯網,改變貧困問題,以及鄉村被孤立的狀,麥凱恩則認為互聯網是推動經濟增長與繁榮的引擎,政府不會對此徵稅,鼓勵利用市場機制創新造福社會,不論兩位總統候選人的各自政策主張是左還是右,激進抑或保守,兩人相通之處,都認為應該借助互聯網建立自由而開放的平台,改善政府施政的透明度。這些關於互聯網的政策主張都是具體而清晰的,完全不同於中國當下宣傳正盛的「互聯網政治」。
國家領導人胡錦濤上個月視察《人民日報》報館時,調要重視網絡民意,加主流媒體建設和新興媒體建設,形成輿論引導新格局。很快我們看到媒體紛紛報道首位實名上網的湖南株洲市紀委書記開闢網絡反腐戰場這樣的案例,有評論宣稱網絡正在推動中國政治民主化的進程,改變中國政府的執政方式和理念。

當然,誰也不會那天真地相信羅馬是一天可以建成,只要信息的自由流通、權力制衡的角色缺席一天,無論怎樣的民主口號都只是幻象。

隨運開幕日的逼近,內地網絡上的討論氣氛變得壓抑,網絡鏈接失效的次數也頻繁起來,就連登錄交友網站Facebook也不能例外。只能猜想,隨Facebook網站推出中文界面,中文註冊用戶增多,各類活躍的話題抗議小組也陸續設立,網絡防火隔離牆被誘發的機會也多了。

其實面對現狀,也不需要過於悲觀,汶川大地震中,中國年輕的網民們已經表現出勇於表達自我,積極參與公事務的一面。「如果人民在引導,領袖者就會跟從!」這是民間組織Avaaz.org(全球採取行動)的一個宣傳口號,鼓勵公通過電郵、在線投票、簽名或寫信等聯合方式,向決策者、工商企業和媒體就全球性貧困、氣候變化、人權和全球安全等重要全球議題表達出清晰的意見——

「誰在為你代言。

那就是我!」


[鄧志新 內地媒體從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