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0/2008

村上春樹:每件事情長久下來都會自成哲學

村上春樹的馬拉松哲學
跑跑跑吧!

文章日期:2008年7月20日

【明報專訊】毛姆說過「任何刮鬍刀都有哲學」。村上春樹引用這句話來證明每件事情長久下來都會自成哲學。四分之一世紀以來,村上春樹每天早睡早起,一面寫小說,翻譯,一面繼續跑步,也逐漸形成他獨特的哲學。

最近他出了一本書叫做《說到跑步,我說》,把他如何開始寫小說,和如何開始跑步,以手記方式娓娓道來。

每天平均跑一個多小時,每年平均參加一次全程馬拉松大賽,參加過雅典馬拉松、夏威夷火奴魯魯馬拉松、波士頓馬拉松、紐約市馬拉松、日本各地的馬拉松……至今已經參加過世界馬拉松大賽26次之多。甚至參加過超級馬拉松,最近更挑戰鐵人三項,包括游泳、騎自行車和跑步。

這和古今中外作家「文弱書生」的形象大不相同。

跑步時的小小空白

馬拉松全程42.195公里,村上春樹跑3小時40分到4小時之間。這樣嚴酷的競技,如果沒有精神的支持,實在跑不下去。

他想寫一本有關跑步的書,把自己所感覺到的、想到的事情,從頭開始直接坦白地寫成文章。從2005年夏天開始到2006年秋天寫完。可以說以跑步這行為為軸心的一種「手記」。

他說「痛可以避免,苦卻是自己選擇的」,為什麼他要這樣「自找苦吃」呢?透過承受痛苦,他學到了很多東西

從這本《說到跑步,我說》可以看出他是在寫完《尋羊冒險記》後不久,也就是在他出道三年後開始跑的。本來他還在開爵士咖啡廳,打烊後半夜了才開始寫作,因此第一本處女作《聽風的歌》和第二本《1973年的彈珠玩具》每個段落都很短,但他逐漸想寫長一點的東西,於是把店收掉,決心當個專業作家。

正確說應該是從1982年的秋天開始。那時候他三十三歲。開始跑步。

他說「我一面跑,只是跑。我原則上是在空白中跑。反過來說,或許是為了獲得空白而跑。在那樣的空白中,每每也會自然潛進一些思緒。這是當然的。因為人的心中是不可能存在真正空白的。人類的精神並沒有強到可以擁有真空,也無法保持一貫。」

「跑步的時候頭腦浮現的思緒,類似天空的雲。各種形狀、各種大小的雲。飄過來,又飄過去。不過天空還是天空。雲只不過是過客。那是會通過然後消失的東西。而且只有天空留下。所謂天空,是既存在同時也不存在的東西。是實體同時也不是實體的東西。那樣模糊的容器存在模樣,我們只能照樣接受,照單全收。

想一想河流。想一想雲。但本質上,什麼也沒有想。我只是在自家製造的小巧的空白之中,在令人懷念的沉默之中,繼續跑。這是一件相當美好的事情。不管誰怎麼說。」

開始跑步以後不久,還沒辦法跑很長距離。頂多到三十分鐘的程度,就已經喘個不停了。不過在繼續跑之間,距離逐漸拉長。

三十歲後的可能性

一面跑,一面感覺到自己身體的組成每天在改變。感覺過了三十歲,居然還留有不少可能性。那樣的未知部分,透過跑步這件事逐漸一點一滴地明白過來。

他認為生活的品質,並不在於成績、數字和名次等固定的東西上,而是流動性地包含在行為本身之中。
他談到跑步和寫小說。

「對小說家來說最重要的資質是什麼?」除了才能之外,無疑是集中力。以他來說,平常一天有三小時到四小時,在清晨之間集中注意力工作。面對書桌,把意識專注在自己所寫的東西上。其他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看

集中力之後必要的是持續力。

寫長篇小說的作業,他認為根本就是肉體勞動。寫文章本身或許屬於頭腦的勞動。但是要寫完一本完整的書,無異是肉體勞動。需要持續的力量。這是他練跑步的動機。

村上春樹認為作家從年輕時候就必須開始自我鍛煉。靠訓練培養出集中力,增進持續力。否則不可能長期繼續寫出有價值的小說。而不管用什麼樣的方法,來自我補強,都成為個別作家的個性和品味。

以他自己來說,他寫小說,很多是從每天早晨在路上跑步所學到的。很自然地,從肉體上,而且很實務性地。能把自己嚴格地逼到什麼程度?到哪裏才好?休息多少是恰當的,超過就算休息太多?他認為自己的作品應該有很大的差異。

同樣的十年,與其恍惚地過十年,不如確實地擁有目的,活躍地活十年。跑步確實在這方面幫助他很大。在被賦予的極限中,希望能盡量有效地燃燒自己,這是所謂跑步的本質,也是活,和寫作的隱喻。
中譯版保留了他的「奶油味」

村上春樹除了自己創作之外,並翻譯許多美國小說,尤其近年來一連重新翻譯了三本名著,J. D.沙林傑的《麥田捕手》(Catcher in the Rye)、史考特.費滋傑羅的《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和瑞蒙.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的《漫長的告別》(The Long Good-bye)。新的譯本深受新世代讀者的喜愛。

這三本都是他非常喜歡的作品,尤其《大亨小傳》他說「這真是不簡單的小說。不管重讀幾遍,都不會膩。充滿文學的深度養分。每次讀都會有什麼新發現。都會重新強烈地深深感動。」正如他在《挪威的森林》書中所提到的那樣。

事實上,村上春樹的文體深受英語影響,是具有濃厚翻譯味的新日文文體,文中使用大量外來語,被認為含有奶油味。然而哈佛大學教授也是村上春樹作品的英語譯者傑魯賓(Jay Rubin)則說村上春樹的作品翻譯成英語時可惜無法感覺出奶油味。

然而這奶油味在中文翻譯時卻似乎能奇妙地保留下來。

村上春樹的作品已經被翻譯成世界不同國家的三十九種語言版本。無論任何語言版本都超越國境,普遍受到讀者喜愛。

賴明珠﹕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作品在台灣的翻譯者,且為引介村上作品進入台灣出版界的重要人物。

[文/賴明珠]
*****
誰不愛村上春樹博士? /文.關仁
文章日期:2008年7月20日
【明報專訊】是日也,賴明珠寫村上春樹,精彩。
村上春樹作品,在台灣,多年來的「御用翻譯」乃賴明珠,她的譯本已經成為獨樹一格的「賴體」,精準忠實,流暢動人,故連陳冠中亦曾寫過一篇文章叫做《賴有明珠》,意指如果沒有她,我們會失去了許多有關村上的閱讀快樂。陳冠中唔係咁隨便讚人,如果連佢都話好,咁就一定係好得。
村上春樹在台灣和香港流行了許多年,但遲至近六、七年始在中國大陸廣被接受,簡體春樹的翻譯者是林少華,亦係文筆一流,而其譯筆風格又跟明珠妹妹有頗大分別,有關此事,在網絡上曾經引起爭議,有人鍾情於「賴體」,有人仰慕於「林體」,各有支持者。今年香港書展,明珠少華同時來港也同台對談,喜歡村上作品的世紀版讀者,無論你喜歡繁體村上抑或簡體村上,皆應前來出席兼參與討論。
講到村上,不能不提提佢於上月初的威水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即係「屏風樓大王」歌頓胡的那間母校,把榮譽文學博士學位頒贈予村上,肯定他「將日常生活的細節,以文學做出令人不可思議的描寫,並且精確掌握現代生活裏的孤獨、不確定性」。
村上目前正在努力撰寫新作品,他的目標是想完成像俄國作家杜思妥也夫斯基(Dostoevsky)的《卡拉馬佐夫兄弟》(The Brothers Karamazov)那樣的偉大小說,他從二○○六年聖誕節已開始執筆,預計該書將超越前作《發條鳥年代紀》,成為他最長的小說。
十七年前,村上去普林斯頓的大學書店搞簽名會,現場只有寥寥數人,冷落得很,但如今村上再去,必須排兩個鐘頭隊始能取得簽名,真係今時唔同往日。話唔定,村上真係好快就取得諾貝爾文學獎,到時候,賴明珠和林少華的翻譯版稅肯定再水漲船高!
村上,奸爸嗲!明珠與少華,一級棒!
[文.關仁]
******
村上春樹的兩岸熱潮


文章日期:2008年7月20日
【明報專訊】合辦:明報讀書站、香港書展

時間:7月26日(星期六)下午4:00 至6:00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會議室404-405

主持:健吾

主講:林少華、賴明珠

登記:http://hkbookfair.hktdc.com/chi/evt_schdt/even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