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2008

一夕忽憶唐滌生

流水高山今絕響
記唐滌生忌日49周年


文章日期:2008年9月14日
【明報專訊】編按:今天,乃唐滌生遺作《再世紅梅記》面世四十九周年,亦是唐滌生離世四十九周年。在台下觀賞自己的作品搬演中途猝逝,台上台下可真合演一齣淒美的戲。唐滌生至今仍有一眾對他念念未忘的旦生、觀眾,其中一位寫下深切感受,世紀版今天特刊之。
世間好物不堅牢 彩雲易散琉璃脆
時維一九五九年九月十四日,距今剛好四十九年。那天是農曆八月十二日,還有三天就是中秋節了。這晚的利舞臺劇院,人影雜沓,座無虛席。粵劇名伶任劍輝、白雪仙的「仙鳳鳴劇團」今晚於此首演《再世紅梅記》。
此劇的編劇家唐滌生先生也坐在觀眾席上欣賞自己嘔心瀝血的作品。

「唉,實在太累了,編完這套戲實在太累了!我要休息一下,不再替阿九(白雪仙)編新戲了。」
唐滌生雖然心內有如此的嘆喟,但觀眾的反應就似替他打了支強心針。舞台上的任姐、仙姐演得真是好。
李慧娘、裴禹,佳人才子於西湖偶遇,卻是相逢恨晚。
慧娘:估道是誰輕撥堤邊柳,卻正是伊人踏月來,這,這教我如何是好?
裴禹:恍似藍橋會,無語暗情通。敢信一夜相思兩處同。
慧娘:撥柳斜窺驚復恐,更疑玉樹正臨風。
裴禹:獨惜琴韻未隨花月送,怎奈咫尺尤如隔萬重。…………常言仙子無愁,凡人有恨,問何以陌地相逢,姑娘你腮邊有淚?唉,嗟莫是柳外桃花逢雨劫,飄零落向畫船中?
慧娘:……桃花雨劫是千古不移之例,漂向畫船是因風不由自主。秀才渴欲一見,妾不忍再蔽其色,有違雅意,如此君願已償,妾心亦了,秀才何不請回呢?
——〈觀柳還琴〉
裴禹有意栽花,無奈名花有主,相逢恨晚,裴禹失望而去。
慧娘目送個郎,眼有依依,一句「美哉少年」,惹得賈似道妒恨,怒將佳人棒打作斷腸花。
慧娘寧為情死,不作妾生。香消玉殞只因「女無真情難活」。
賈似道為儆戒其他姬妾,將慧娘人頭割下,屍身停棺於相府紅梅閣。
戲,一幕一幕上演。
〈折梅巧遇〉、〈鬧府裝瘋〉、〈環珮魂歸〉、〈脫救裴〉,就在慧娘鬼魂破棺而出,舞袖翻飛於紅梅閣的一刻,台下的唐滌生心臟病發,昏迷不醒。
台上的戲,仍得繼續演下去。

送院後,延至九月十五日凌晨四點多,唐氏返魂乏術,騎鶴西去。一代超卓的編劇家,還未來得及看畢自己到達藝術高峰的作品,就撒手塵寰。人說天才都是早夭的,唐滌生年僅四十二歲而已。回顧他的藝術生命,卻是燦爛又輝煌,果真是「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一語成讖,《再世紅梅記》竟成絕筆。
知音者無不沉痛哀傷,特別是白雪仙。以後有誰可寫出那些溫柔多情、勇敢堅毅、令人難忘的長平公主、霍小玉、李慧娘、杜麗娘、謝素秋、冷霜嬋、弄玉………!
靈堂上,白雪仙的輓聯:
幻夢浮生再世紅梅長惹恨
藝壇失仰今宵皓月總牽愁
御香(陳襄陵)及梵山(高福永)兩位更為白雪仙之哀痛而譜寫一曲一詞
〈立盡斜陽〉
西風闌檻 西風闌檻怯初涼
底事悲秋 為憶起當時景 舞衫歌扇正登場
噩耗驚聞 宛似地老天荒
知音魂亡 知音魂亡
琴心破碎 不願再踏紅毹上
二十載韶光 遺掛在堂 遺牖在案
流水高山今絕響 年年此際倍神傷
黃花香薦屯田墓 每教人立盡斜陽 立盡斜陽
儒家情懷寫盡世間情義
北宋年間傳「有井水處即能歌柳(永)詞」,我小時候的香港,可謂有自來水處就會聽到唐滌生寫詞,任、白演唱的粵曲。我家住於鄉郊,小時候仍未有自來水,但家家都有收音機,這就是我們的主要娛樂,聽得多了,人人也懂得哼幾句。
當我只得幾歲,還未上小學時,未識李白、杜甫,未知蘇軾、辛棄疾,當然亦不知誰個蔣防、湯顯祖,但我已懂得唱:
「落花滿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薦鳳台上」(《帝女花》之〈香夭〉)
當我還未識得生離死別的滋味,卻已懂得念:
「生離尚有十里長亭可送
死別更無陰陽河界可聚」
——《帝女花》之〈香劫

《紫釵記》纏綿悱惻的歌詞更是琅琅上口,小女孩卻是未知纏綿悱惻意何解:
「願作雙鶼,情深永無懈,一夕恩深寄紫釵,赤繩長繫足,那得再圖賴。
水上鴛鴦,雲中翡翠,日夜相從,生死無悔, 引喻山河,指誠日月,生則同衾,死則同穴。」
——〈花院盟香〉

唐滌生寫的曲詞,引發一個未懂世事、不諳文學的小孩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喜愛。他可說是我古典文學的啟蒙老師。唐氏多才多藝,短短一生寫過四百多部粵劇劇本,執導九部電影,電影編劇則約三十多部,此外亦執筆為文,記其編劇本事,而其成就最顯是在編撰粵劇劇本的才華。唐滌生將元明雜劇、明清傳奇改編,有時他會保留原著面貌,例如《牡丹亭驚夢》,有時只取其大概,將劇情大幅刪減或增添,例如《再世紅梅記》。改編亦是一種創作,唐氏以其過人才華,將前人作品或濃縮、或增添,總之妙筆生花。編粵劇不同寫小說,除重情節、文筆外還要兼顧音樂的編排,但原來唐滌生是不懂工尺的,那就更令人驚歎不已。
唐滌生將粵劇這通俗娛樂文化轉向雅部,提升欣賞粵劇的階層,開創粵劇新境界,特別是幾齣傳世作品《帝女花》、《紫釵記》及遺作《再世紅梅記》。劇中優美流麗的詞句盡顯唐滌生之文采,曲詞、口白、情節是如此貼切、如此細緻、如此鮮明的塑造劇中人物性格。劇中才子佳人之情愛事雖為最吸引觀眾的主調,當中也寫出人世種種的高尚情義。《帝女花》智勇雙全的駙馬周世顯不以一己安樂,不計個人的榮辱,擔負對國家的義,願意犧牲自己成全愛侶,最後夫妻二人含淚帶笑,仰飲砒霜。一幕〈香夭〉真是浪漫淒美藝術的極致。《紫釵記》的霍小玉自愛郎李益遠戍塞外後愁病交加,頭金盡,仍不忘照顧李益好友崔允明,而且顧慮「落拓才人尚有高傲形骸」。小玉此情此義崔允明心中銘記,當盧太尉逼其作媒以撮合盧家千金與李益之婚事,崔允明斷然拒絕,無懼權貴直斥其非,捨生取義決不負小玉。《再世紅梅記》的李慧娘環珮魂歸紅梅閣,為救身陷險境的愛郎裴禹,當知悉姊妹絳仙亦有難,慧娘即心急如焚:「鶼情、姊妹愛,一般輕重責難抬,急得我忘了雞聲啼破千重愛。」窩囊怕死的裴禹埋怨慧娘捨他而去救絳仙,慧娘言道:「妾不能為顧男女之情,撇下姊妹之愛。」
我們就是在這種文化中長大的,若說舊時人道德操守比今時好,舊日一眾影視聽娛樂傳媒人應記一功。唐滌生在《選編紫釵記的經過》一文中說道:「假如把一部古文學名著的主題寫得突出改編得好,固然可以起點益世的作用,假如改編得不好,也使人對一部著名的文學稍為有點認識,也可以稍盡點自己從事粵劇的責任……」
三齣傳世名劇
說唐滌生,不能不說「仙鳳鳴劇團」,特別是白雪仙女士,兩者就如伯牙子期之遇。再加上扮相儒雅俊俏的任劍輝,成為盛極一時粵劇藝壇的鐵三角。劇本寫得好,也要有人演繹得好;演員演得佳,也要劇本寫得妙。彼此嚴謹的創作態度,不斷對藝術的追求,互相提升,終於為粵劇建立新的里程碑。唐滌生在粵劇史上的藝術高峰是與「仙鳳鳴劇團」一起創造的。上文所述唐氏三部的傳世劇作,亦是「仙鳳鳴劇團」的代表作。其中以《帝女花》最為人熟悉,末尾一折〈香夭〉的「落花滿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薦鳳台上,帝女花帶淚上香……偷偷看,偷偷望……」,曲調動聽,曲詞優美。原曲本是清代琵琶曲《塞上曲》第四段〈妝台秋思〉,詞倚曲而生,曲因詞而傳,當年唱得家喻戶曉。就算年輕一代及不聽粵曲者也會從「歡樂滿東華」等籌款晚會中聽過此曲,這是幾代香港人共同的文化回憶。
唐氏另一部力作,是源於蔣防的《霍小玉傳》到湯顯祖的《紫簫記》、《紫釵記》,再到唐滌生賦予新靈魂、新生命的《紫釵記》。當中最為人熟悉的一折〈劍合釵圓〉,唐滌生採用清代的琵琶大曲《潯陽夜月》(又名《春江花月夜》),配上優雅秀麗的詞句。小玉聲聲怨、聲聲罵,李益頻頻賠還不是,細說三年不歸苦衷,將歷盡愛情苦路的霍小玉從地獄帶回天堂。此段長約九分鐘的對唱,加上任、白的造手身段,詞、曲、唱、做、念真正是配合得天衣無縫。本港著名時裝設計師劉家強(Peter Lau)在二○○五年一月發表其新一季的時裝時,在模特兒出場前,就先播出約十二分鐘的任白電影版的〈劍合釵圓〉,台下雲集的各地買家、記者、同行,一起欣賞「霧月夜抱泣落紅,險些破碎了燈釵夢……」,隨李益被強拉回太尉府,「篤、篤、撐、撐」的鑼鈸聲中模特兒才搖曳出場。劉家強設計的時裝及表演用的音樂,常有中國元素,此次與別不同的創意,我知道,劉家強是向唐滌生致敬。
上述兩劇在粵劇史上成就特高,而更創新猶,文學藝術更登峰造極的是《再世紅梅記》,咸認為是唐滌生嘔心瀝血的傑作,無論在詞句的文學性、音樂的創新、場口的緊湊、編劇的功力、塑造人物的鮮明立體,令人讚歎,在粵劇史上開創了更高境界,近半世紀無人能出其右。此劇音樂除將廣東小曲、南音、傳統箏曲新編外,又有朱剛毅另作新曲多首,首首動聽兼配合劇情。描寫幾個主要角色例如李慧娘、裴禹、賈似道的性格思想、精神面貌立體生動而又細緻。第一場〈觀柳還琴〉,慧娘一句「美哉少年」惹下殺身之禍,其豁出去的態度更激起權傾一朝的賈似道怒火中燒,旋起的衝突使開場不久就進入高潮。慧娘臨死之時在絳仙懷中的一字一語:
「姐姐……慧娘死矣……望煙籠妾心以酬惜花者,望風飄吾血以謝多情人,若憐我父母年高,請勿告以斷腸消息;倘念我魂魄無依,乞日賜清香三炷……」。聞者無不潸然淚下。
本港著名舞蹈家梅卓燕亦對《再世紅梅記》情有獨鍾,她二○○○年編的舞劇《花影》就是由此劇改編,今年一月上演的《再世 • 尋梅》又採用《再世紅梅記》的故事為經,用今人的視覺為緯,從交叉接合處,解構古今的男女糾纏,她說唐滌生的原著給她很大的想像空間。《再世 • 尋梅》故事的編寫人何應豐多年前也曾以《再世紅梅記》改編成香港歌劇《夢拾紅梅》。
唐滌生有一文曾讚美湯顯祖的《牡丹亭》:「牡丹亭的原詞,有柳永的俊逸、有李清照的真實感情,有納蘭性德的瀟灑,有李後主的神采……」看看《再世紅梅記》〈觀柳還琴〉李慧娘唱道:
「山影送斜暉,波光迎素月,一樣西風,吹起我新愁萬種。消息隔重簾,人似天涯遠,芳心更比秋蓮苦,只怕夢也難通。」

〈環珮魂歸〉一折裴禹唱:
「畫欄風擺竹橫斜,如此人間清月夜,愁對蕭蕭庭院,疊疊層台。黃昏月已上蟾宮,夜來難續橋頭夢,漂泊一身,怎分派兩重恩愛,不如采筆寫新篇,也勝無聊懷舊燕,誰負此相如面目,宋玉身材。」
唐先生,我們也是如此讚美你的:「唐滌生的曲詞,有柳永的俊逸、有李清照的真實感情,有納蘭性德的瀟灑,有李後主的神采……」
廖綺華——少年失學。小時候聽粵曲啟蒙中文字世界,喜歡讀書。中年時成為公開大學的學生,今年畢業。
[文/廖綺華]
如何推動粵曲發展? /文.關仁


文章日期:2008年9月14日

【明報專訊】是日也,廖綺華寫唐滌生,精彩。
唐滌生,戲曲大師也,所寫作品確係百聽不厭的經典,關仁唔算係粵劇發燒友,但每回只要聽見《紫釵記》、《帝女花》、《三笑姻緣》之類的音樂響起,一定忍唔住跟住哼番幾句,而且有時候仲感動到幾乎流淚。
此之為經典。純屬潮流的熱門作品,通常第一次聽就驚為天人,但聽到第十次左右就覺得只係凡人,完全冇晒味道,聽都唔願再聽。但陳年經典歌曲,尤其結構複雜、密度嚴謹的戲曲創作,聽完再聽又聽又再聽,聽×100,依然覺得極有味道,更是每次都能聽出唔同感受。經典不朽,唐滌生不朽,讓我們向大師致敬。
講到戲曲,不能不提提,特區民政局其實有個「粵曲發展基金」,歡迎各界申請資助各種同粵曲相關的研究、寫作、教育等項目,只不過唔係咁多人知道,所以一直冇太多人申請,故此,粥多僧少,申請的成功率頗高,幾乎有「申」必「中」,非常和味。而自從煲呔曾 於今年初的施政報告 中講過一句「加大力度推動本地戲曲發展」,民政局立即做,據聞有計劃為該基金加碼添注,又找了八大專院校的文化部門話事人,坐低開會,齊齊商量未來有乜好粵曲搞作。如果你係粵劇發燒友,千祈咪走雞,不妨考慮伸手問政府番錢,然後對推廣粵曲出番份。
至於鍾情於唐滌生的男女粉絲們,更不可不讀由「香港三聯」出版的《唐滌生的文字世界》系列叢書,作者楊智深,耗時多年蒐集資料,詳細分析唐氏作品與任白、雛鳳、仙鳳等劇團的關係和因緣,聽聞這些書就是在民政局的基金贊助下出現,細水長流,功不唐捐,香港地,始終有認真之人在做認真之事。
關仁在此建議,民政局應從基金撥款,搞個「粵曲創作/演出比賽」,再跟電視台合作,引起市民注意,辦得好,必能完成特首之夢,有功課交,有功勞領,不亦快哉?
[文.關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