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黨食客
文章日期:2008年10月21日
【明報專訊】對於吃,上海人歷來不肯遷就,孔夫子的食道在本幫菜這裏得到忠實的蹈演。
宴席上打頭陣的十道冷盤是典型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雞鴨魚肉糟鹵醉嗆的花樣還在其次,單是一碟皮蛋,已經教洋人丈二和尚摸不頭腦。據說從前的大廚切它從來不費刀斧之工,一根頭髮絲就已勝任。年景不好的時候,冷盤拼盆即使少了家禽,也少不得這枚「千年蛋」。
收尾的湯頭也有來頭——切成小塊的鮮肉和鹹肉,配上早春時鮮貨竹筍,燉成一大鍋醇厚的湯汁,名喚「醃篤鮮」,上海人沒有不喜歡的。每年只有在鮮筍上市的短短三周內吃才最有味道,簡直可遇不可求,再多耽誤些日子,弄堂裏就會有小販推小車兜售「晾衣裳竹竿」——鮮筍錯過了花樣年華,就只能拿來晾衣裳了。
一樣有時限的美味是清水大閘蟹,所謂「九雌十雄八月黃」,上海人從農曆八月毛蟹上市開始,一直吃到十月蟹季結束,才肯罷手。孔夫子的「不得其醬不食」在此得到忠實體現——從前的人不但有吃蟹的全套銅器「蟹八件」,更重視蟹醋與蟹薑的比例,比例得當,味美而能祛寒養生。
然而令孔夫子大跌眼鏡的是,上海人講究起來如此講究,不講究起來又真的是……連惡臭也食。馬路上的臭豆腐攤子,「香」飄四裏,食客饕餮相比比皆是。其實這還算好的,從前上海人從寧波人那裏學來的「臭冬瓜」,那才叫……認真犀利,看上去沒脾氣好欺負,其實比兇巴巴的臭豆腐厲害多了,永遠都記得當面打開一子正宗臭冬瓜的氣味,比地老天荒更刻骨銘心。
民以食為天,近年來社交需求加大而合適場所在缺,於是飯店酒家的生意比任何時候都更火爆。何以解憂?唯有吃飯。上海人迎來送往於觥籌之間,落霞與醬鴨齊飛,酒水共長天一色,眉目之中,很有點「遠的看透了,近的才能徹底享受」的意味。
作者為上海人,曾為出版社編輯,現任文化公司策劃。
[文‧闕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