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2009

廖偉棠:海子二十年祭

這一年春天的雷暴不會將我們輕輕放過。
海子二十年祭。

文章日期:2009年3月26日
【明報專訊】編按:海子,詩人,活躍於標誌中國理想主義的上世紀80年代;今天是他逝世20年的紀念。他的詩歌、生存和死亡,將理想和精神推向純粹而亢奮的高度——是否因此,20年來他一直被不同方式紀念、並成為後來社會的烏托邦式冀願與批判的借代?廖偉棠,作為無數「海子時代的遺腹子」之一,談到海子之詩、海子之死,與它的時代反映,並創作一詩回應海子與現世。
覺醒:十個海子全部復活
這一年春天的雷暴
不會將我們輕輕放過
天堂四周萬物生長,天堂也在生長
松林茂密
生長密不可分
留下天堂,秋天肅殺,今年讓莊稼揮霍在土地
我不收割
留下天堂,身臨其境
秋天歌唱,滿臉是家鄉燈火:
這一年春天的雷暴不會將我們輕輕放過
這是海子的摯友、詩人駱一禾的詩《燦爛平息》,寫於1989年2月,1個月後,3月26日,海子在北京郊外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3個月後,駱一禾心臟病發於天安門廣場,5月31日搶救無效死亡,成為廣場上最早的死者。「這一年春天的雷暴不會將我們輕輕放過」彷彿詩讖,飽含了不詳、卻又暗藏就義者的驕傲,是的,繼他們之後,這一年還有千百名年輕而驕傲的就義者——「今年讓莊稼揮霍在土地/我不收割」,他們死於一個激烈時代所索求的祭奠,他們是這個渴飲青年之血的蒼老國度需要的無數次犧牲中的一次。
詩歌總是樂於成為時代無人聽取的預言家,如吊在籠中的卡珊多拉。幾乎與《燦爛平息》同時,海子寫下「斷頭台是山脈全部的地方/跟我走吧,拋擲頭顱,灑盡熱血,黎明/新的一天正在來臨」,那些最後日子的詩句總是充滿暴烈,「一群群野獸舔火燄刃/走向沒落的河谷盡頭/割開血口子。他們會把水變成火的美麗身軀」,暴烈總是迅速轉變成美,而反過來又正是這美麗引誘我們無懼暴烈。
春天,十個海子全都復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這一個野蠻而悲傷的海子
你這麼長久地沉睡到底是為了什麼?
《春天,十個海子》是海子遺作之一,我曾經相信他通過這首詩告訴我們:他的死是一次覺醒(決心),之前25年是沉睡。關於海子的自殺動機有種種說法:因為愛情、因為修煉氣功、因為詩歌界的不理解、因為最後一個浪漫主義詩人對農業文明消亡的抗拒,我卻一直執著地相信,他是帶詩歌給予的完滿幸福欣然赴死的。而經過近年我對80年代精神氣質的反覆思考,我更覺得海子的死是時代的必然,他成為一代人決絕的精神追求的高度凝聚點,並因此轟然燃燒。日後我們回想起那個純粹而混亂、飢渴而豐盛、彷徨而一意孤行的時代,必然會想起海子及其詩歌:「今天的糧食飛遍了天空/找不到一隻飢餓的腹部」——他預言的是我們如今真正的貧瘠。
80s:他的遺孀 90s:他的遺腹子
前些天我住在廣州一個朋友空置的家中,反覆地想及海子和他的同代人。這個朋友,也是海子時代的人,1989年他剛上大學,在北京,被風波波及;十年後他在南方成為文筆尖銳的文化評論家,再十年後的今天他再遷回到北京成為時尚雜誌的主筆和前衛音樂節的策劃人。我環視這空屋,彷彿被颱風打掃過,僅餘一箱尚未搬走的書籍,我檢視這些塵封的書籍,驚訝地發現它們大致和我遺留在珠海舊居書架上的書相同:中國社科出版社出版的「外國文學研究資料叢書」、北大學術講演叢書、三聯的「新知文庫」、走向未來叢書、過期的《讀書》雜誌……這些我於少年時代(他的青年時代)生吞活剝地貪婪吸收的營養,我們出於80年代遺留的知識飢渴症而瘋狂蒐羅的書籍,而今各自回歸各自的寂寞空屋。
我想,他,1989年的倖存者們,可以被稱之為海子時代的遺孀,至於我及許多70年代後半段出生的「同志」,可稱為海子時代的遺腹子。我們各自歸屬時代帶給我們的命運,或大道、或歧路、或蹊徑、或惘然不知去路,皆痛哭而返。海子時代的遺孀,更多地領悟到絕望的意味,絕地反擊、開始收復失地,然而在一路狂奔中頻頻遭遇似乎不可能的虛空,這虛空迎面而來,因為它植根於你做出選擇的姿態,從出發時便無可迴避。海子時代的遺腹子,出自弒父情結,曾經在90年代作出猛烈的反駁,反駁80年代無可救藥的激情,代之以所謂的冷靜和理性,殊不知海子的基因早已潛藏我們身體深處,它必須在關鍵時刻揭竿而起,否則可能會成為病毒。
海子在遺詩之一《黎明》中說:「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掃乾乾淨淨/歸還給一個陌不相識的人」。我們,還是我們之後的一代,是這乾淨得荒涼之天地的厚臉皮的繼承者?1989年,我尚是一個內地中學的二年級生,驟然被多得難以承受的死亡驚醒,但直到海子去世兩年後才在一個選本中讀到他寫於1986年的一首詩《九月》:
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
一個叫木頭 一個叫馬尾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遠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鏡 高懸草原 映照千年歲月
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隻身打馬過草原
幽靈: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
在整個90年代,海子僅憑這一首詩,成為我心目中的詩歌英雄。誠然裏面的許多修辭在今天已經成為濫調,正如他更著名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成為各地房地產廣告中的濫調一樣,80年代海子嘔心瀝血吐出的激情被那麼多成長於80、90年代的背叛者輕易地消費,他們不知道或故意忘記海子還寫過神秘的《打鐘》、恢宏的《亞洲銅》、沉實的《熟了,麥子》、絕望卻豁然的《春天,十個海子》,還有這首極其悲壯遼闊的《九月》。
遠方的遠必須歸還草原,而我們也必須隻身打馬過此草原。遠方的遠此刻成為了我們曾一意孤往的精神企望的隱喻,草原也順理成章成為時代的隱喻嗎?給出聯繫和答案似乎輕而易舉,而動身、甚至浴血求證卻是多麼艱難!這個春天,我多少次聽另一個早逝者張慧生為之譜曲、盲詩人周雲蓬演唱的《九月》淚流滿面,不惜為旁人和自己嘲笑。這一片乾淨得荒涼之天地,我們何從下筆?這一年春天的雷暴不曾將我們輕輕放過,何時它成為我們自身的力量,帶來更磅的風雨?
20年前,25歲的生命,他死得其所,這一個孤絕、憤懣卻有足夠的硬度去任人歪曲的幽靈,今天前來,以不曾變更的烙印為我們的青春標點。他把石頭還給石頭,讓勝利的勝利,只把青稞歸屬於青稞自己。
關於海子.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3月26日出生於安徽省懷寧縣的中國當代詩人。
1979年以15歲之齡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
1982年開始創作詩歌,屢獲獎項,最有名的一首詩為《亞洲銅》,曾出版詩集《河流》、《傳說》 、《但是水、水》等。
1989年3月26日25歲生日當天,在河北省山海關臥軌自殺。
年來他一直被詩壇以各種形式紀念,詩人模仿他的詩風、試圖將他的詩與劇本演出成戲劇,以及倡議將中國詩人節定在3月26日等等。
[文/廖偉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