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2009

閱讀時光:帕慕克:《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

憂傷味覺
文章日期:2009年4月21日
【明報專訊】擠進特別嬌小的一輛計程車,沿博斯普魯斯海峽岸邊小公路朝我們的午餐目的地進發。車窗外陽光普照,身邊的為食拍檔一邊輕聲叫嚷我們正在駛經的是深水灣、淺水灣、中灣、南灣,我的思緒卻纏繞在昨天晚上還未讀完的奧爾罕‧帕慕克的《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中,童年時期這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究竟住在哪一幢大宅當中?此時彼時的海峽景致以及街區鄰里之間的蜚短流長,如何感召影響久居其中或者只是路過的人們?

計程車沿公路一直滑行,山長水遠去吃一頓好的就算是寵一下自己吧。我們要去的Muzedechanga餐廳位於一所由當地富商設立的私人博物館中,餐廳提供的是新派土耳其/地中海料理,甫一登場,獲獎無數。餐廳的整體裝潢和家具配置是由土耳其設計團體Autoban主理,經典造型混入時尚元素,低調優雅正是我的那杯茶。

有別於伊斯坦堡舊城區市集街巷那種七色八彩繁囂喧鬧,對我們這些路過的,這裏忽然是另一道門,通往一個更真實/更不真實的土耳其。至於能否更迂迴曲折的抵達那個早已破落的奧斯曼帝國,來回感受帕慕克在書中反覆提到的土耳其人的「呼愁」和「憂傷」,就看我們有多敏感,有多少想像力。

積極閱讀,頻繁交流討論固然是一種進入另一個文化國度的方法,但慵懶如我卻比較依賴飲食。就像在這家有別於伊斯坦堡一般街頭食肆的餐廳裏,主廚就正正有此敏感,巧妙的恰如其分的通過日曬番茄乾、松子、石榴子、橙花蜜、玫瑰水、葡萄葉、芝麻醬、茄子茸、羊奶乳酪、油漬橄欖,細緻的組合配搭出回憶中的土耳其/奧斯曼滋味氛圍,加上這裏靜謐的環境,讓來客在刀叉與杯碟碰撞聲中,開展味覺感官的一個異國飲食文化經驗,一起富足擁有,一同憂傷失落——

[歐陽應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