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2008

李大同:這次還像點樣子

這次還像點樣子
文章日期:2008年5月20日
【明報專訊】5月12日下午兩點多,筆者正在沙發上看書,忽然太太大叫,「地震了?地震了!」我看到家裏的燈和掛鐘在大幅搖擺,確信是地震。
若干天前北京海澱曾有一次2.8級的地震,專家解釋說「正常」,還說「能量釋放出去反而安全」,怎麼話音剛落就又震上了?是北京的地震還是別的地方地震影響了北京?還會震嗎?有多厲害?凡此種種疑問,大概是感受到地震的人們第一時間都會產生的。很快,一些在高層寫字樓裏上班的朋友來電話,說是他們都跑到大街上「避難」了,「可能會有大震爆發」云云。經驗證明,馬上就會謠言滿天飛——如果沒有快速的真實資訊報道,流言會迅速填滿人群的耳朵。
滿腹狐疑之下,上網看看有無報道。出乎筆者意料,國家地震局已經發布了四川汶川縣發生7.8級強烈地震的消息;打開電視看看,電視已經開始滾動播出地震新聞。「這次還像點樣子,夠快!」我感到欣慰。至今兩三天了,可以說中國媒體這次表現相當不錯,災區新聞和營救行動即時滾動在各個電視頻道和網站上,包括大量現場圖像、圖片和文字報道,死亡數位也在即時更新,資訊是比較充分的。
很明顯,中國媒體這次的表現給外國媒體留下了深刻印象,筆者連續接到多家外國媒體的電話,詢問原因,甚至有的外國同行問,是不是在這次地震報道上,中國媒體獲得了「新聞自由」?事實上,在災難的報道上,中國確實有了進步。在上世紀80年代,重大災難的報道是高度政治化的,災難被中國政府莫名其妙地認為有關「國家形象」,那時,即便是民航飛機失事,也不允許報道,其實,這也就是對中國民封鎖消息罷了,國外照樣報道。最近這十幾年來,災難報道已經大體退出了「政治序列」,如果純屬自然災害,基本上報道還算及時了,過去的政治禁忌已經逐漸淡化。
然而這與中國傳媒應當達到的高度還有不少距離,其原因是,災難雖然不再禁止報道,如何報道卻仍受到較大限制。對媒體而言,任何災難,不管是人為的還是天災,都需要追問原因和責任,譬如SARS大面積爆發的政府責任究竟是什麼,譬如這次汶川地震為何學校建築最不抗震,導致大量學生死亡,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通過一次次的災難獲得教益,填補漏洞,懲罰瀆職,社會才能更加安全起來。可惜,中國傳媒管制部門,總是要將災難報道轉為「英雄讚歌」,突出「黨和政府的關懷」,以及宣傳「社會主義優越性」等等,這與災難報道的核心價值南轅北轍。
這次,中國媒體按照本能在最快的時間內迅速反應,已經引起外國同行矚目和讚揚,希望再接再厲,開創災難報道的新空間。

[李大同 《北京青年報》高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