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2008

拉赫曼尼諾夫的指根第三節

更開闊又更細密的音樂
文章日期:2008年9月24日
【明報專訊】拉赫曼尼諾夫(Rachmaninoff)是十九世紀俄羅斯音樂文化的精彩結晶,他的輝煌成就建基在長遠的傳統背景上。他出身貴族家庭,祖父就是一位鋼琴家和作曲家,是愛爾蘭鋼琴家費爾德到俄羅斯浪遊時教過的學生。拉赫曼尼諾夫的爸爸也是鋼琴家兼作曲家,我們認識的拉赫曼尼諾夫,其實是家族中第三代的鋼琴家兼作曲家了!
有這樣的身世背景,難怪拉赫曼尼諾夫九歲就進了聖彼得堡音樂院,十三歲就寫出了正式作品。十九歲正式登台公開演奏,彈的作品中包括他編號第三號的出版作品了。
年輕天才的光輝事蹟還沒完。二十歲,他的第一部歌劇在莫斯科上演,在場觀賞給予高度評價的,包括了柴可夫斯基。四年之後,一八九七年,他完成了第一首交響曲,由葛拉茲諾夫跨刀首演。
然而就在這個時點上,傳奇天才故事緊急煞車,突然到了終點。第一號交響曲沒有帶來更多的榮光,反而引來了種種惡評。音樂路上一貫順暢的拉赫曼尼諾夫完全沒有防備會從天上摔下來,這一摔,摔得很重很重。他把第一號交響曲收起來,終其一生不願再給人家演奏此曲,兩三年間,他陷入嚴重的精神憂鬱狀態中,雖然還是登台彈鋼琴,也開始嘗試擔任指揮,但就是寫不出任何作品來。
幸好拉赫曼尼諾夫遇見了一位也熱愛音樂,業餘演奏大提琴的精神醫師達爾,費心盡力地替他治療。一九○○年夏天,到意大利探訪朋友同時度假時,拉赫曼尼諾夫終於可以再度提筆寫作了,開始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曲子一發表得到叫好又叫座的回應,一舉治癒了拉赫曼尼諾夫,幫世界挽回了一位第一流的作曲家。不過這首作品表面的流暢歌唱底下,卻藏艱深的鋼琴演奏難題,以及劃時代鋼琴音樂突破。他擁有的條件,遠超過其他「正常」鋼琴家。他的手指特別長,指根第三節就跟一般人整隻手指一樣長;而且他的手指粗重有肉,手掌也大且厚。靠這樣的條件,拉赫曼尼諾夫可以把樂曲中的塊狀和絃,輕鬆地彈成圓滑奏。本來的和聲基底,就從塊狀變成了多條線狀交織,大大擴展了浪漫派音樂的表達語彙。他當然也就在自己的作品裏,大量運用了「分塊成線」的合聲寫法,讓音樂更開闊,同時又更細密。
建立在拉赫曼尼諾夫自身獨特條件而寫的樂曲,演出後大受歡迎,也就刺激了其他鋼琴家想方設法突破困難,一定要挑戰這樣的作品,於是,和拉赫曼尼諾夫天分條件不一樣的鋼琴家,就以各種方法,包括靈活移位的指法、巧妙的踏瓣踩法,將樂譜上的音樂彈出來。那種彈法當然不會跟拉赫曼尼諾夫自己彈的一樣,可是反而使得這首曲子的詮釋可能性大大延展,並且替新世紀的鋼琴演奏開發了許多可能性。
「拉二」能夠刺激出眾多寶貴的音樂公共資產,源於它是最受歡迎的鋼琴奏鳴曲,卻同時又是對鋼琴家最艱巨的挑戰,兼具這兩項條件的樂曲,還真找不出幾首呢!
[楊照 台灣作家.《新新聞》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