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2009

書掌故:《The Reader 誠品‧學》


比《好讀》(不)好讀?
誠品讀物復刊

文章日期:2009年2月21日
【明報專訊】台灣閱讀類雜誌《誠品好讀》去年4月停刊,大半年後,即將復刊。新雜誌名為《The Reader 誠品‧學》,在2月初出版第一期試刊,與過去的《好讀》相比,圖片再放得大一些、整體的篇幅再減得輕巧一點,原來的140頁膠裝換成100頁的騎馬釘裝,主編謝淑卿說:「過去《好讀》當收到讀者的意見表示內容太多,《好讀》不好讀」,輕省一點,可以在紙媒跟網絡和電子媒體競爭的年代,為雜誌帶來更多讀者嗎?
謝淑卿先解釋雜誌名字的意義:「誠品‧學」的意義在於將「學」字作動詞用,而「The Reader」則是雜誌的投射對象,對關於書本、電影、音樂、以至城市空間等等不同面向,保持學習的動態和狀態,「這是回到『在書與非書之間,我們閱讀』的原點」,這個附標,從舊雜誌延續下來了。
如果跟曾經改版成為創意文化雜誌《好讀》相比,《The Reader誠品‧學》對於書的報導,可能是更堅持:謝淑卿指出,每期「封面故事」欄目必會以與書本有關的議題而策劃。本期主題為「閱讀,不能罷免」,便以十問十答及採訪達人等方式闡述主題,譬如出版家詹宏志就會談他如何從辦公室到回家的路上讀完一本雜誌、在電梯裏看完一篇文章;又有媒體人詹偉雄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本書、使他投向左翼馬克思思想的《共產黨宣言》。其他搭配構成「封面故事」的欄目,還包括「閱讀的場所」、「閱讀的道具」等由編輯策劃的部分。
而對於「非書」的部分,則增加了表演和展覽藝術的推介,「議題上我們會比以前的更多,比方城市硬件的探索。」謝淑卿表示,《The Reader誠品‧學》新開了城市觀察的專欄,內地由詩人顏峻寫北京,而台北則有創作樂隊「五月天」的成員阿信。另外並有攝影的專欄。
不過,讀者似乎還對還在試刊當中的新雜誌有些保留,像某些欄目被節化掉了,例如少了國際書訊和重量書評,博客Ring覺得「有點不對勁」:「前者是難得的資訊彙集(雖然不如網路即時),後者則是(我認為)難得能壓住一本雜誌的重要單元」,以至「感覺上除了『閱讀』這件事之外,我們其實讀不到什麼」;另外她又覺得「單元與單元之間銜接有些突兀,『邏輯怪怪的』」。
謝淑卿表示,編輯團隊預期試刊大概維持三期。成功大學歷史系畢業的她,1996年加入誠品負責活動企劃,97年策劃「誠品講堂」等活動,99年與上任刊物主編蔣慧仙一起啟動《誠品好讀》的創刊後兩年後再調任書店活動策劃部門,如今才又回到編輯團隊。她指新刊物在大半年的籌備過程裏,「常常自己被自己推倒,主題進行一半又丟掉,好像跑了一百米後折回五十米,這自我 批評的過程很是痛苦」。但她指在試刊期間很需要聽取不同的意見,將會以問卷調查形式讀者的看法,表示出改善的誠意。
[文.鄭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