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2009

林燕妮的引路明燈

畢生都要有行動
文章日期:2009年6月17日
【明報專訊】行動是很重要的,很多人都有同情心,可惜沒有行動。即使還有行動,都不知道怎麼做法。偉大的人常常給我們建立榜樣示範,有如明燈引路。
一生在非洲行醫的史懷哲醫生沒有停下來享受他的名和利,他在加蓬默默地為與他既不同文亦不同種的黑人服務。他不需要說﹕「我反對種族歧視!」他實踐給你看。
在大學時,有個非洲學生在校內小餐廳找地方坐,我向他招手說道﹕「坐在我身旁吧,有空位。」他幾乎是冷笑回應﹕「要是我坐在你身邊,便沒有人會過來的了。」結果他找到空無一人的角落桌子獨自坐下。
自從馬丁‧路德金牧師(黑人反歧視領袖)極力爭取黑白平等以來,美國歧視黑人的情改善了,但還沒完全平等。為此馬丁‧路德金讓一個白種人開槍暗殺了。
在三藩市有個紀念他的場館,雲石外牆刻他「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想)全文,看得我潸然淚下。
我曾到過東非肯尼亞獃過三周。那兒熱不可當,根本不可能穿有袖子和觸到脖子的上衣,頂多穿大領口無袖小背心和短褲。光是熱已經很難熬,第一夜我便嚷要走,結果同行好友們哄我說我留下,回想真慚愧。其實過了一天便完全適應,三周後根本不想離開。所謂文明地方太複雜了。
史懷哲醫生奔波加蓬和西方各國之間到處演說,因為單靠在歐洲演說籌款是不夠的,那末他只好四處去。
在言語不通的加蓬成立醫院已經不容易,經費亦難以維持。他已囊空如洗,還拚老命四處籌款。正因這樣,他把扶貧的概念漸漸散播出去。正如我,也是他死後多年在雜誌看見他的事便想去做義工的。
史懷哲醫生老是馬不停蹄,小醫院太破舊了,他又籌款重建,只為了無人理會的加蓬麻風病者。這種大愛,他一生身體力行,死也死在加蓬,享年九十歲。

你能想像一個九十歲的老人家在非洲行醫嗎?雖然有幾位醫生幫忙,但他亦從不懈怠,看看自己,實在不算得有過什麼作為。
[林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