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4/2007

饕餮時間。舊文。蔣家菜。

香江漫話:蔣介石侄孫女灣仔開間“蔣家菜”
中新社香港二00六年一月二十日電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約訪蔣介石的侄孫女兒蔣孝玉(Helen),源于朋友一再推介她在灣仔新張的“蔣家菜”(Helen Chiang''s Kitchen),據說頗有臺北士林官邸老蔣時代的風味。

  一通電話過去,聽到的聲音清脆出乎意料;來到位於灣仔群策大廈的“蔣家菜”,見到的更是一個“活潑”的Helen:她著黑衣,個不高,膚色好,飾著紅寶石耳墜和戒指,頸間用紅絲繩吊著時款手機。她未語先笑,眼波生動,依稀透著當年美態,完全不似六十多歲,言談舉止乃是大家閨秀的模樣。

  餐廳大約五百平方米,一派蘇南廳堂裝飾。大堂一角,懸掛了一溜蘇南鏤空格窗式鏡框,細看全是矜貴老照片。

  其中一幅特別引人注目,那是蔣介石於一九四九年下野後,難得與家人團聚拍下的一張“闔家歡”:他身前一個秀髮上結著蝴蝶結的小女孩,就是如今“蔣家菜”的店主Helen。而另一張Helen二十一歲出閣,下嫁“蔣家軍”空軍飛行員時的婚紗照,完全是眉眼含笑妙齡江南女,更給人以無限滄桑之感。

  就在這樣一排老照片的俯視下,記者好奇地探尋著當年中國第一家族──蔣家,爲何會有閨秀以料理美食聞名港九?這間菜館又到底如何展示蔣家官式菜?

   Helen一九三九年在浙江奉化出生後九個月,即與父母隨叔父蔣經國一家遷往江西贛州,之後又轉返奉化溪口。兩家人多年朝夕相處,每日進餐全乃江南菜。

  一九四九年,Helen隨蔣家遷往臺灣,每逢佳節或兩老生日,都會回士林官邸參加家宴:中國節大多是中餐;耶誕節則會開西餐。

  “記得,官邸的中式宴席一般都有雞、魚,還有魚翅和海參。有兩樣東西一定少不了,那就是醃冬瓜和醃竹筍,那是叔公蔣介石的偏好,屬於寧波小菜”,Helen回憶說,“其實,官邸的菜式,材料不一定很矜貴,但做工都會很考究,一定要吃出菜的原味,多依照叔婆宋美齡的上海口味料理。”

  “我則是一個特愛好美食的人,品嘗得多了也就把菜的樣式、味道都記在腦裏了。年輕時真是兩手不沾陽春水,可結婚後先生對我唯一的要求,就是每日煮兩餐。這一煮就是十八年,也就練出了一些手藝,連小叔叔蔣緯國都時常來換口味,鹵鴿、鶏、牛腱子都是他喜歡的,也是現在餐廳裏的招牌菜”,Helen如此解釋著她的入行之由。

  一九八八年,經歷了離婚、投資電影、做地産仲介、開軍車修理場等一系列人生轉折後,Helen選擇定居香港安渡晚年,當時住在新界錦繡花園。

  不料,Helen的手藝總是吸引一些同好捧場,每週在家中開宴四次都難以滿足。之後,Helen就在香港私房菜“鼻祖”劉健威的鼓動下,在中環鴨巴町街開了第一個“蔣家菜”私房菜,去捧場的都是城中名人。之後,“蔣家菜”移師銅鑼灣闊大門面開出餐館;去年,又因爲鋪租原因遷來灣仔群策大廈。

   Helen告訴記者,叔公是一個不崇尚奢侈的人,因此“蔣家菜”的一個特點是,材料都是家常的,但是做功精細,講究原味,比如脆鱔、熏魚、鹵鴨腎、油爆蝦、涼拌蕫蒿,多是上海菜“粗菜精做”的典型。因為蔣家在臺灣很久,也引了一些臺灣菜式入饌,像是鹽酥蝦、咖啡花枝沙拉、紅蟳米糕。

  是日,Helen為記者表演了五道菜式:新潮的“黃金大蝦”,乃以咸鴨蛋黃裹了大蝦過油,外香內韌,入口鮮香;“發財團圓”傳統的江南紅燜元蹄圍以髮菜,用冰糖染的色紅得透亮;“年年有餘”,乃金華火腿蒸黃魚,看著就清淡;“火鍋全家福”,則是江南傳統火鍋,蛋角、魚丸樣樣透著江南味。

  最後一款“八寶鴨”,據說要用兩天時間炮製:先將糯米與八寶配料過火炒熟,然後縫入鴨肚,置冰箱內冷凍一夜成型;次日,上火足料煨滿三個鐘,方才趁熱上桌,聞之已然生津。

   Helen一再告訴記者,自己不是興起“玩票”,而是在認真地在打理這間餐廳,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欣賞到她的手藝。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