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憶蕭紅
文章日期:2009年1月11日
【明報專訊】踏入○九年,天氣暖和,花吐豔。聖士提反女書院的鳳凰木格外高麗奪目,其中一株的樹下,埋東北女作家蕭紅的一半骨灰,亦合葬了她摯愛過的,後來在香港得享高壽的端木蕻良的骨灰。蕭紅病歿於一九四二年一月,彌留於當時用作戰時醫院的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端木埋葬蕭紅的另一半骨灰於淺水灣,至一九五七年中國政府記念其文學地位,遷葬骨灰於廣州銀河公墓。墓地雖以大理石規模,但「銀河冷落」,殘照蕭紅。當地認識蕭紅者寥寥無幾,致祭者更形蕭索清寡。香港人亦淡忘紅顏薄命的蕭紅。
蕭紅少小逃家,邂逅蕭軍,後來有緣遇上魯迅,發展至亦師亦友。輾轉南來,賣文為生,在戰亂中貧病交迫,生活清苦。後遇端木,故事亦可歌可泣。
當年端木是否按蕭紅遺願處理骨灰,尚未可考。但端木的處理方式,隱然有文人小說家的浪漫,亦無奈地受戰時物流的限制。蕭紅在淺水灣的墓地,背山、面向水天相連處,伴以綠樹,當時雖只有孤木作墓標,但文思活躍的蕭紅,半生浪漫淒美,想是滿意喜悅的。
聖士提反是蕭紅最後彌留處,患肺病的她,一定滿意空氣清新、林木蔽天的聖士提反女中。端木蕻良的深情,亦是貫徹始終。他雖在香港得享高壽,後蕭紅五十四年而去,但亦囑咐妻子鍾耀群,親手將骨灰與蕭紅合葬於校園鳳凰木下。
聖士提反女中以文科見稱,信是冥冥中兩位浪漫文人,在校園中留下帝女花般印記,「夫妻死去樹也同模樣」,哀怨淒迷,為莘莘學子帶來豐富想像,亦留下亂世烙印。
[黃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