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2008

陳冠中筆下的北歐“軟性現代主義”


K,
新年以來,累壞了,時間表排到四月末。可能,會去北歐五國半月,應三亞邀請,春天。不過,因為建省廿周年戰役報道及叢書編輯,可能時間排不出,會失去機會。哼!
把在港做事的效率拿出來了,自己有點累,不知海南辦事,是否跟得上。在加!油!

想去看看卡夫卡的故居啊,好想。

看見陳冠中寫丹麥現代風格,寫“因為北歐沒有受一次大戰的震撼,所以它的現代主義是把工藝美術的潮流一直延伸,北歐的現代主義叫軟性的現代主義”,窩心得很。那么,去北歐除了文學的印記,多了些要去看看的“延續”了。

中式工藝美術現代風格
一項辯解,兩項反思
文章日期:2008年1月7日

【明報專訊】《時尚家居》2007論壇主題是中式的時代形象,這是是一個非常大的題目,主持人殷智賢說不用談家具,不用談空間,我跟主持人說,我還是願意具體的談家具、談空間。就談中式工藝美術現代風格在家居和裝潢上的一項辯解和兩項反思。

我在大陸的時候去很多朋友的家,也看到很多家具店,有些是工廠,我發現的確有一種風格的家具出現了,我叫它中式的工藝美術的現代風格。這個風格跟傳統的風格,跟傳統的家具不完全一樣,但是跟一般理解的現代的和西方所代表的現代風格也不完全一樣,但是都有共通點。我就想說這一點。這樣的風格算不算現代的設計呢?很多人可能有質疑、有貶抑。但是我覺得這個風格還是成立的。

辯解:別看不起這新風格

因為如果我們把現代的理念理解得比較寬的話,我們會發覺這種風格也是上世紀開始的現代風格,可以說也是一種主流的變種而已,並不是說很難理解。我們知道在十九世紀末,在英國出現工藝美術運動,這個運動到上世紀初,在北美和歐洲到處都是很流行的,主張尊崇和繼承發揚很多手工藝,另外注重原材料的特性。這種風格可惜在一次大戰就斷了,到大戰以後歐洲比較明顯出現的風格,就是以德國為代表的所謂現代主義的現代風。這個現代主義大家知道是經過包豪斯、Deutscher Werkbund等很多著名的機構的推廣。包豪斯的創始人之一格羅皮烏斯在1919年的時候還認為自己要繼承工藝美術的潮流。在之後幾年他的確改變了,以機械為物件,使用新材料,以標準化和抽象一點的幾何形式作為設計,希望能夠量產,這些都是很好的出發點。這個現代主義變成大家認識的現代風格的主流。

這十幾、二十年大家研究文獻的時候發覺,其實當時的現代風有很多條路,其中一個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北歐的現代主義。因為北歐沒有受一次大戰的震撼,所以它的現代主義是把工藝美術的潮流一直延伸,北歐的現代主義叫軟性的現代主義,現在我們從北歐的家具中還可以看得出這一點,他們用木材,比較尊重工藝的傳統,好像出名的芬蘭設計師Alvar Aalto夫婦,1931年設計了一款膠合板木頭的扶手椅,也是線條很簡潔,重功能性及廉宜性,符合現代主義主張,但是裏面圓形的彎的東西跟德國或匈牙利、荷蘭、瑞士的現代主義風格不一樣。另外,丹麥的銀器大師George Jensen和有幾百年傳統的皇家哥本哈根瓷器工廠也對現代風格作了丹麥式的演繹,就是說現代主義其實也有另外不同的路,尤其是跟工藝、材料和本土傳統結合得比較好的。
國際上已走的路

其實在當時有很多民族或地方色彩的設計都是同時存在的。比如說1925年和1937年巴黎兩次重要的設計博覽會,出現經典現代主義設計,例如1925年瑞士設計師勒‧柯布斯耶在巴黎博覽會上展示了一個廳,裏面有很多家具,是現在所謂的現代主義室內空間的標誌性代表,不過,其實也有很多設計是有民族和地方色彩的。除了英國、法國這樣做,很多當時歐洲的小國家都希望推自己的設計出來,他們唯一的路其實就是把地方風格跟現代感結合。比如1937年波蘭的設計師就很努力地也很成功地把波蘭的風格和現代感的東西結合。從這個角度看,現代設計本身就該涵括了工藝美術,20世紀初的北歐和丹麥的軟性現代,民族或地方風格,加上現在大家知道的像包豪斯及後來北美的所謂國際風格的現代主義。

從這種廣義的現代感覺,所謂中式的工藝美術現代風格絕對是一條可以走的路,雖然它不是中國家具設計唯一要走的路,而且走得好或不好是另外一回事。說到辯解,就是我們不要看不起這種風格,我覺得這種風格有潛力發展,而且是理直氣壯的一種現代風格。

反思一:「中式」非排他標籤

我有兩個反思點。其中一個就是我們不要以為中式是純粹的不變的東西,其實任何風格都是交雜演變出來的,過了很長時間慢慢變成自己的東西。中式也是一個標籤而已,是一直在變的,並沒有說固定不變的本質。中式家具往往跟沙發這種西式的家具在同一個家庭出現,沒有一個家庭可能全部是純中式的,譬如大家廚房裏的咖啡機,可能是Braun的產品,那是二戰後德國現代主義的標誌性工業產品。不過同時家裏的瓷器卻可能是英式花紋的。很多中式家具是做了很多傳統沒有的功能,比如說沙發前的咖啡茶几;比如我們把飯桌變成長的;就像,架子是中式的,墊也不見得是以前中國的墊。所謂中式裏面有明朝、清朝,或者更早一點,也有少數民族的風格。所以我想讓大家把中式理解為發展中的臨時概念,而不是說不變的,或要找出它的本質來排擠其他風格,我們要理解它只是一個臨時運用的標籤。它只是比東方兩字更好一點,所以我們用中式兩字。

反思二:設計道德

另外一個反思點就是,中式工藝美術風格的家具用很多木頭,有環保的問題在裏面。我舉個例子,有一種木頭叫印茄木,在中國叫鳳梨格。這個木頭是原始森林硬木,出產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畿內亞。這種木頭在印度尼西亞的採伐是屬於非法的,非法開採、非法運輸和販賣,而有90%的非法木材是運到中國的,做地板和家具,當然然後一部分製成品是賣到別的國家去的。就是因為別的國家的需求和中國愈來愈大的內部需求成了這些非法活動持續下去的誘因。其實我們還可以有別的選擇的,可以用國際森林管理委員會FSC認可的森林出產的木材來造,沒有必要用原始森林的印茄木、印度尼西亞白木、南美桃花心木等等高危木材來做,這不只是美學問題,裏面有道德問題。我們是主張持續、主張和諧世界的國家,我們的形象要在方方面面兼顧到,其中一個就是我們怎獲取全世界的資源來使用,我們的守法度、承擔取向怎樣?這也是我們的時代形象非常重要的一環。

[文/陳冠中 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