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2008

見死不救的震災故事

見死不救的震災故事
文章日期:2008年5月28日

【明報專訊】四川地震至今大半月,儘管媒體上一直不乏溫馨、動人的救災故事,軍隊的勇猛、先鋒,災民的同心互助,志願者的仗義無懼,都展示了大災中良好的國民質素,然而,當時間漸漸積累,災難的負面影響亦逐步浮現,竟有震區附近的村莊村民蜂湧而出登上救援車搶糧、中學老師不理學生安危自顧逃命的辯解等等教人悚然的自利行為——事實上,在不可控制的生命大劫面前,人們最容易的,是縮回自我內心的一個最小空間,舔拭傷口,表現出來的惻隱之喪失縱然可恨、甚至可恥,卻也是由於健全的心理震出了裂痕。
這道無形的裂縫,若得不到正視,在個人與社會上擴張,會造成過度恐慌、盲目避險等次生災害,甚至延礙救災。在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後出現過的無形傷害,收錄了在《無形的震災——唐山地震心理行為反應紀實》一書中,如今讀來讓人深以為警惕,叫關注四川災情者不可不察當中的心理創傷。
《無形的震災》由兩位關注災後精神創傷的學者、親歷唐山大地震的倖存者王紹玉教授,及唐山地震資料陳列館館長馬春勤於1993年出版。近乎卅年前的往事,說的卻是災難中的人性顯現,時日雖遠但仍可足借鑒。
據統計,唐山大地震後的一星期內,就發生超過一萬宗因過分刺激而心理出現異常反應、同時舉措失控的「離規行為」:譬如個別災民悲傷過度及思想負擔過重,沉緬於負面情緒中而不能自拔、因家人亡而精神失常甚至自戕等等。
而更嚴重的,應是更具社會面向的「違規性離軌」,雖未必觸犯法律,卻偏離了社會準則和規範。這種社會性離規有兩個特點:一,是其群發性,人群中會同時顯得盲從與從眾;二,這些行為會牴觸社會的積極行為,銷蝕社會規範、使組織紀律失效。
而更具災難性、往往在天災的傷害上做成更廣泛的人禍,被稱作「超級離軌」,所指的是嚴重違反法律的刑事罪行,包括以哄搶救援物資、盜竊私人財產甚至姦淫非禮等性罪行;同時,犯罪人數與案件驟然增加,甚至達到平時的倍數計。在唐山大地震後,搶盜財物及性罪行兩類,即分別佔75%及20%的總犯罪案件,而這兩種罪行,在災後的時期,兩項比列都高於平時。
因為災時的社會控制機制如警力受損(在唐山地震中便有369名公安喪生、188名重傷,佔總警力22.8%),全區陷於失控狀態,而人際制約鬆散下來,離軌行為便成倍增加。
個人精神性離軌與社會性離規
書中便記載了許多被悲痛奪去生活的勇氣者的故事,譬如曾人稱笑話大王的張姓幹部,被壓10多小時後獲救,卻失去了祖父母至妻兒、三代七口的全家人,從此他變得沉默寡言,即使高燒在身,也拒絕吃藥,一直叨念「一夜剩了我一個,活還有啥意思……」,放棄了求生意志;又或受到巨大的恐懼所刺激,如工人趙某,一夜之間家人全,從此,他在抗震救災、重建家園等活動中也無法打起精神,整天四處浪蕩,街上分發炊具糧食也不去領,只四處向人要飯。後來工廠復工也不上班。當時中國仍走極左路線,曠工可會批判,趙某仍不理,後來將之送進精神病院治療,證實精神失常。
然而,這些故事較多影響個人,卻有許多事件,當事人在災場中的失德行為,因涉及他人與社會的生命與財物損失,叫人憤慨,也叫人引以為警誡。
簡單者譬如單純的見死不救:一張姓男子與全家倖免於難,且都沒有受傷,這時,一位滿身血污的鄰居來向他求救,請張某幫助搬動倒塌的房蓋,救出被壓的一家六口。誰知張某妻子瞟了鄰居一眼說:「這麼大的災難,誰命大誰活,不用管那麼多閒事。」張某也冷冷的發言說:「現在是自個顧自個了,誰也救不了誰!」急得鄰居向他倆下跪,夫妻二人仍無動於中。後來在其他人幫助下,這鄰居的家人才被救出,但兩個孩子卻因耽時失救而死去了。
而更有甚者,竟然在災場上扒取暴露於人前的他人財產。在唐山市建國路附近的一個四口之家,夫婦倆平常勤儉持家,稍得積蓄,可惜在地震中卻全部罹難了。地震過後四天,一名自稱是這家人的遠房表親,帶兩名青年,聲稱要挖出親戚的屍體好好安葬,料理後事,鄰居也因為不認得而沒加阻止。只見眾人東挖西挖,砸破衣櫃、箱子,拽出毛衣、手表、電器、現金等等,挖得很久,挖到天都黑了,也未挖出屍體,還把東西放在車上,急要走的樣子。鄰居疑心大起,質問之下,才由街道的幹部將之帶回救災指揮部調查。又有相似例子,在地震翌日,一名穿著破舊的老婦人,在路旁的廢墟一具具屍體前尋索,不一會,他倒在一男屍前,拍地大哭:「兒呀!你走的太快了,把媽一個人撇下我咋呀……」傷痛之情叫旁人也為之動容。哭了一會,婦人俏俏揭起蓋屍體的單,摘下男屍手上的表,扭扭屁股走了。往前走一段,又撲倒在一女屍,哭喊「閨女!閨女!」,未幾,同樣眼淚還沒擦乾便把女屍身上的手表拿走。直到最後當她被逮住時,兩隻手臂快戴滿了手表。
還有在商業區解放路一帶,地震過後,商店全垮了。起初無家可歸的災民從店裏撿頭果腹、拿衣服保暖,還可理解,漸漸卻有人專找值錢的手表、收音機等,甚至把一箱一箱的煙、酒往店外抬,人也漸漸多起來,從三五人開始,至十幾以至幾百人在哄搶,阻止趁火打劫的人還被恐嚇,「今天誰敢攔我,我就跟誰拚了!」最後,得鳴槍示警才趕得使人們跑散。
暴露出來的才是真實人格?
地震還把一些人平時潛藏的真實人格,也給震出來了。一名平時號稱勞工典範的工人,常以「為人民服務」掛在口上,地震時,他家倒塌不嚴重,家人和鄰居都倖免於難,但往日的廠房區卻一片瓦礫。旁人想徵詢他意見如何協助營救傷員、整理災場,他卻說,「現在這麼大的地震,我們只能先顧自己,別人的事先不用去理!」他的話使得一些本來想去救人者,都放慢了步伐;而他聽得說鄰近的醫院裏還有糧食剩下,還慫恿旁人去哄搶糧食,將幾千斤大米等等食物搶奪一空,卻無視周圍的呻吟呼救。
王紹玉、馬春勤的記述,固然暴露了唐山大地震的許多人性的醜惡面,教人不願重提,但仍可作警世之用。救災、重建正在四川廣闊的廢墟上展開,但同時,心理的撫慰、重建,精神救災也不可忽略。震後離軌行為初步或可由社會秩序控管與人際制約來規範,長遠的更關乎國民公德、心理素養的培育。四川地震據說顯現國民互助的優異素質,然而這方面的進步,卻是不應有止息的。
書名:《無形的震災——唐山地震心理行為反應紀實》
作者:王紹玉、馬春勤
出版:中國科學技術/1993
[文/方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