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5/2008

2008年北京奧運﹕夢想交會的所在

2008年北京奧運﹕夢想交會的所在/文﹕馬家輝
文章日期:2008年8月5日
【明報專訊】北京奧運開幕禮距今僅餘大約80小時,這條奧運長路,從1991年3月18日國務院批准申辦起計,中國人走了17年之久,從廿世紀走到廿一世紀,3天以後,終於圓夢。
這是什麼樣的一個奧運大夢呢?
從成功申奧開始,中國人的奧運夢想一直在變,口號遂亦有了微妙變化,從「人文奧運」到「文明奧運」再到「綠色奧運」,在不同的階段裏,有不一樣的理想懷抱,而最新出爐的一個指標要求是﹕平安奧運。
從「人文」變為「平安」,由壯志激昂地取法乎上改為低眉合十祈求安全過渡,中國官方的奧運夢想很明顯調校了焦距也收窄了範圍,「平安奧運」可能是國際奧運史上最down-to-earth的一句口號;主辦單位提這口號,不可謂不務實,不可謂不謙卑,但也同時反映了中國人對於奧運實踐有極強烈的焦慮。
中國官方的焦慮來源其實不難理解。
西藏畢竟於年初發生了嚴重的衝突,新疆畢竟剛於昨日出現了恐怖的血腥,中國社會畢竟有不少爭議流弊可供用作抗議主題,這都是真實存在的威脅與挑戰,作為負責任的主辦單位,中國政府絕不可也絕沒有輕視疏忽,然而讓人稍感不安的是,為了達成「平安奧運」的大目標,北京以及幾個有份舉辦奧運項目的城市——或許香港除外——竟然把嚴防程度提升到「近乎戒嚴」的緊張地步,軍警街頭巷尾密集佈防,鐵馬無處不在設障攔阻,市民動員監察互查,遊客看見了,媒體報道了,難免對國家形象有所影響。愈是心理焦慮,或許愈有必要細緻應對,一旦反應過敏而流於粗糙甚至粗暴,好不容易爭取得來的主辦奧運權便將在歡娛上、效果上大打折扣。
回看奧運歷史,其實幾乎沒有一屆不出現威脅與挑戰,儘管威脅的理由和挑戰的原因都不太一樣,有時候源於宗教衝突,有時候出自反資反帝,有時候基於種族矛盾,總之總有人找到足夠的藉口去對奧運這個所謂「人類盛事」進行騷擾,而又總有人在主辦單位實施防範的過程裏付出了不必要的代價。
任教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Helen Lenskyj曾經研究30年來的奧運個案,發現有兩項因素直接影響了奧運主辦城市的「安全形象」,一是大眾媒體的報道取向和開放程度,傳媒生態愈是封閉,新聞信息愈是不夠流通,奧運舉行前的集體焦慮感便愈濃厚,因為從主辦單位到民間社會都在打一場混仗,弄不清楚「敵人」何在,甚至弄不清楚誰是「敵人」,遂易人心惶惶,杯弓蛇影,把極大的資源和精神消耗於或許根本不需要的反恐行為之上。
另一個足以影響奧運城市「安全形象」的因素是,主辦單位能否採用合乎公義的方式安排奧運活動,假如為了維護奧運安全而草率干預當地的居民生活,往往容易引發和累積民怨,由是於奧運舉行期間,出現了意料之外的抗爭,而於奧運結束後,亦須付出長遠的、無形的社會成本。以2000年的悉尼奧運為例,主辦當局為了興建體育場館,也為了維持奧運賽事秩序,曾經迫使、誘使社區民眾大量遷移,尤其對於澳洲原居民的社區生態構成了不輕的破壞,這遂令民間組織串連抗議,當時有人成立了Olympic Impact Coalition(其後改名為anti-Olympic Alliance),走上街頭,激情吶喊,參加者由傳統社區民眾延伸至婦女、勞工、同志,開拓了新一波的社會運動。
多年以來,諸如此類的奧運抗爭異議在各地各國皆有存在,例如柏林有Berlin NOlympic group、名古屋有Anti-Olympic People's Network、巴塞隆拿有NOOOOO a la Barcelona Olimpica、阿姆斯特丹有No Olympics Amsterdam、墨爾本有 Bread Not Circuses Coalition……歐洲甚至有跨國結盟組織The International Network Against Olympic Games and Commercial Sports,可見奧運雖是人類體育盛事,卻亦是人類抗爭盛事,各地各國皆有人以反剝削、反破壞環境、反全球化之名對奧運有以抗之,他們的手段不一定暴力,也未必合乎一般所想的「和諧」定義,但弔詭的是,也可喜的是,他們的異議精神其實跟奧運精神頗有暗合。奧運比賽期待人類體能趨向「Citius,Altius,Fortius」(更快,更高,更強),異議者則期待人類社會邁向「更公義,更人性,更共享」,如何回應他們的合理訴求,恐怕亦是奧運主辦城市在防範暴力以外不可迴避的另類挑戰。
北京有沒有對於奧運的異議聲音?肯定是有的,但亦肯定不太容易被廣泛聽見。而我們有理由期盼,中國政府能對這些異議聲音小心輕放、細緻對待,千萬別因過度焦慮而反應過度,因為奧運終究只是四年一次,而且,主辦過了,便算是成功了,但異議者才是年年月月跟所有人在同一塊土地上生活和呼吸的有血有肉的人民,如果他們因為任何理由沒能受到善待,便必等同於奧運主辦城市的失敗。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這是極動人的口號,而這個夢想的真正意義應該在於﹕每個人都有權利和自由去編織不一樣的美夢。由這角度看,奧運不應該是夢想的統一而應該是夢想的交會。奧運的夢,中國的夢,在喝采中,在掌聲裏,我們期待看見奧運夢與中國夢的碰撞美感。
馬家輝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