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2008

誰惹盧燕唏噓?

北京大演香港戲
奧運前夕 港人北進

文章日期:2008年8月6日
【明報專訊】「我們是來看場館的。」你不會詫異北京市民對國家大劇院的好奇,因為一如筆者我,也滿懷好奇心來到這裏。這由法國建築師保羅.安德魯設計的國家大劇院,建築屋面呈半橢圓形,由柔和色調的鈦金屬覆蓋,前後兩側玻璃的幕牆與噴水池構成一個漂浮建築的假象,它像一隻水煮蛋,佇立在毗鄰天安門的長安街上,與奧運游泳館(水立方)及號稱三大建築的奧運主體育館(鳥巢)、中央電視台新址及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成為世界的焦點。

「但是《德齡與慈禧》讓我們喜出望外。」來觀看此次香港話劇團《德齡與慈禧》首演的北京觀眾似乎有了意外的收穫。
你開始找到共鳴,相信北京的水準比香港還高,即使最後還是知道許多人是拿贈票來看表演。《德齡與慈禧》受中國文化部奧運節目「相約北京2008」的邀請,於北京演出4場。主辦單位在首演前,特別安排了一次專家場,邀請了近500名媒體記者、學者及學生來觀看,綵排獲得空前成功,超過百間的媒體報道,連當晚周生生贊助的首演專場,都有超過六成的觀眾入場。何冀平的劇本犀利,與盧燕、曾江、毛俊輝老戲骨的演出,讓原為觀看場館後被演出吸引的觀眾,以「沒有中途離席」報以最好的讚賞。

上京獻藝,何止文化交流咁簡單

就如同參加奧運,何止拿到金牌這麼簡單。此次香港話劇團受邀參與奧運文化活動「相約北京2008」最大的目的,當然不僅是讓北京這城市的人民認識更多香港的文化與藝術,切身了解中國當今的發展,讓自己身為一分子,更顯其重要。

「相約北京2008」由中國文化部策劃,為配合奧運舉辦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時間最長、類型最全的綜合性文化節。它邀請來自80多個國家40多個藝術項目4000多個藝術家,從今年4月至9月有如接力賽般,為北京奧運做最好的外交宣傳。「相約北京2008」分為八板塊,有如七大洋、五大洲,聚集了世界各地五花八門的藝術種類,讓人一時眼花撩亂。

「港澳藝術節」隨香港話劇團第一批抵達,相繼仍有香港中樂團、香港舞蹈團、澳門中樂團,以及由香港藝術館、澳門文化局策劃的港澳視覺藝術展在北京展演。繼阿扁不准奧運聖火在台灣繞行,馬英九聲援西藏甚至預告不送棒球隊參賽以抵制奧運,台灣為免被歸納於「省」級,以「海峽兩岸」替代「中國台北」出訪的團體有鴻勝醒獅團、原舞者舞蹈團、無垢舞蹈劇場、台灣豫劇團、台北新劇團及河南省豫劇二團等6個藝術團體。兩岸三地受邀的名單中獨缺管弦樂團、芭蕾舞團,香港與澳門皆派出旗艦藝團,推出鎮團之寶共襄盛舉;台灣透過民間團體的引薦,提出的節目僅能達到「文化交流」的美意。

我跟話劇團來到北京,當飛機進入北京首都機場的跑道,參與演出的20幾位團員已經興奮莫名。許多來過北京的團員,不見得來過今年3月才開啟,由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所設計的首都機場。機場裏,除了共產波普化的廣告牌讓你不會忘記身在中國外,從入境櫃台到免稅商店、星巴克到漢堡王,你簡直就像身在香港赤角機場一樣。前往酒店的路上,我們加入塞車的大長龍。北京城內,許多大場館接近完工,摩天樓大廈還在起建,她如同正在建設的大工地,新穎的建築在世界各地可找到足,舊胡同也換上「胡同」新裝,這「聯合國」般的中國城市,在緊鑼密鼓迎接奧運的最後時刻,用污濁灰暗的天空與無時無刻的塞車,建構北京人文景觀。

也許經濟全球化帶來全人類的福祉,但在短短8年內就想成為世界一流的城市,複製名牌、推崇名人與全球招標,使中國迅速科隆化(複製),全球一體化成為一種危機。《德齡與慈禧》正如一面鏡子,反映正在改變的北京城,在創新與傳統、維新與自封的衝擊與對比下,香港話劇團帶來了中國最值得深省的奧運禮物。

《德齡與慈禧》若沒有何冀平的劇本,僅僅是一個清宮戲的樣板。

香港話劇團《德齡與慈禧》的北京之行,大體上是成功的。何冀平的劇本是整齣戲的靈魂,俘虜了觀眾對慈禧愛恨交加的心;而演員的高水準演出,令當地民眾原由觀賞場館而入、滿足戲癮而出;7月5日於駐京辦公室舉行的專家座談會,其專家精闢的評論,難得分享了對演出及劇本的觀點。即使於國家大劇院演出期間所遇到的困難及阻滯,突顯了中國藝術管理與觀眾水準的差距,「香港經驗」反提供給擁有世界級場館、草根級管理的國家大劇院一個可參考的借鏡。

很難不去將《德齡與慈禧》的成功歸功於何冀平的劇本。易中天曾在百家論壇裏論及歷史人物的形象,歷史的形象、文學形象及民間形象。何冀平將慈禧從歷史的形象,一個專橫跋扈、充滿權力欲望的老太婆,塑造成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慾有想法的文學慈禧。她被德齡的天真敢言釋放,學放手去愛,放手去維新;在光緒的面前她渴望親情,雖是獨裁者卻為了孩子生病整晚守在邊;在榮祿面前,她是會嬌嗔、會埋怨的情人;而在朝臣與眾奴才面前,她又是個極權卻稍顯寬容的主子。何冀平創造了幾個個性鮮明的小角色來突顯慈禧的不同面,例如僅有一句對白「主子說的是」的瑾妃,用來反敲慈禧雖不聽進言,卻仍然希望身邊的人有幾句真心話;而雖忠心卻常常犯錯的四喜,因為擅自主張做了好吃的點心還因禍得福被慈禧欽點為御廚,過分得意忘形想為慈禧每天多備幾份拿手的點心,卻被慈禧斥怒「我還需要你來告訴我明天吃什麼嗎?」,一句對白畫龍點睛描繪出慈禧的跋扈及唯我獨尊;而認為「奴才就是我的封號」的李蓮英,正正點出香港人「打好呢份工」的諷刺心態。何冀平讓所有奴才在賴活與殺頭之間,慧心的創造衝突與機智的對話。

最精彩的十五分鐘

何冀平的劇本,基本上是以德齡、即將滅亡的滿清及唯唯諾諾的奴才編織構造。然何冀平的慈禧若沒有盧燕注入戲裏的靈魂,就不算慈禧。全組劇中就盧燕渾圓的北京調兒聽起來特別舒爽,沒有戲味又演來滿身戲味最教人津津樂道。德齡是貫穿整齣戲的引線,突顯了中西文化的衝突,她就如被管治了一百年的香港,在重回祖國懷抱時,竟顯得過分張揚卻又愛又恨。黃慧慈的德齡備受傳媒喜愛,那一口不中不英的普通話,與調子過快的表演方式,就是香港味兒的德齡、喝過鹹水的格格。然德齡的部分雖是重頭戲,卻沒有盧燕與曾江那十五分鐘對手戲,來得有觀眾緣。

中港台知名度高的曾江與盧燕,在劇中15分鐘的情愛戲,受到傳媒大力追捧。但或許不是很多人知道,盧燕在真實的人生體驗裏亦有一位曾經是真命天子的榮祿,她因為子女的反對,而結束了可能有的第二次婚姻。在演出的第三天,這位被盧燕在演出時向觀眾特別宣布的好朋友,專程來到現場並到後台與盧燕見面,兩人寒暄,互道彼此聯絡不到,否則可以再多些見面,一句「我跟你還是沒有緣分」,道盡了彼此的唏噓。
世界級場館,草根級管理

正如共產的一黨管理。所有北京的演出都由中國對外演出公司(中國國家演出公司,簡稱中演公司,英文簡稱CPAA)所接管,這中國境內最大的國際演出營運商,在境內外擁有八家子公司,並負責經營管理2000年落成的內地一流的北京天橋劇場。中演公司是中國文化部批標的藝術代理公司,取得五年的承接權,負責所有行政、宣傳、售票事宜。

在澳門藝術節(6月23日至7月17日)舉辦的同時,韓國表演周(6月18日至7月13日)緊接「海峽兩岸藝術周」(6月8日至6月18日)也正在各大小場館演出。不約而同地,這些海外團體都對中演的行政與宣傳錯漏百出略有微言。《德齡與慈禧》劇組的海報裏獨獨漏了飾演光緒皇帝毛俊輝的劇照,連何冀平(繼)的名字都寫錯,而前兩晚賣座的情不克理想,拿票的人不見得全部出席,想看戲的人不能透過網上購票,貴則人民幣500多、便宜都要100多元的票價,以一般僅有3000到5000薪資的白領階級都未必能負擔。

大劇院07年9月1日完工,11月就臨危受命開放試演,為「相約北京2008」一系列的文化活動做安全測試及熱身。這高46.68米,周長達600餘米的建築物讓人歎為觀止。然內館雖美,標示牌卻如迷宮,置內常找不到主演區、置外花20分鐘還找不到入口。它的殼體表面由18398塊鈦金屬板和1226多塊超白玻璃巧妙拼接,清潔成了考驗劇院建築的課題。你會看到大塊吸水布就擺在咖啡區的窗戶旁,成了相當礙眼的景觀。劇院地板由22個省的大理石裝拼而成,然連一般舞台用的白楓木也換成了昂貴的地板,反成為難以運用的舞台。在一次話劇團受邀與大劇院管理層會面的討論上,話劇團導演楊世彭以台灣兩廳院的例子做先導,指出劇院的後台管理及前台管理各司其事,造成演出人員與前台的錯亂,他曾於兩廳院對軟硬體質量所做的評估表,或可對劇院專業化提出有效的建議。這次的討論,出席了近十位劇院的高級行政人員,尚包括總監等多位話劇團高層,殷切的進言,不知可以起多少作用,但或者如楊導演語重心長話語:「你們如同二十年前的台灣兩廳院工作人員,每個人都是高學歷、高期望進入這世界級的崗位,你們的經驗將開啟歷史的下一頁,也將帶進更專業的工作模式給積極想投入藝術行政的新進人員,所以不要氣餒,我們一起努力。」

(標題為編者所取)

[文/樊婉貞 藝術地圖執行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