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2008

閱讀期待:陳萬雄《讀書與讀世》

K,
2006年11月11日,小女子前去采訪亞洲文化合作論壇2006,陳萬雄先生以《傳統文化藝術的生命——現代觀與生活取向》為題進行主題演講,學養豐厚,溫良敦謙,讓人難忘。
小女子“課間休息”時,即刻聯絡陳先生,希望有機會采訪他本人,也希望對小女子一直好奇不已的香港圖書出版業,有一個重量級的訪問。陳先生當即允小女子聯系秘書。
不久,就是天地圖書三十年紀念酒會,陳先再次以出版業“大佬”身份,給了這樣的民間仝仁出版社一個“堅持出版三十年,堅持三十年出好書”的評價,令小女子對天地頓生“憐惜”之心。
為什么原因,之后沒有訪問陳先?現在想起來很后悔,大概是因為將要離港,渴望的訪問時間安排不過來,也寫不過來了。其實,哪里有借口可言?這幾天,再磨自己的書稿,出版業獨獨缺了聯合出版幾團陳先的訪問,也就是關于香港出版“地圖”的描繪,少了重要一筆。有心再赴港專訪陳先吶。
回憶最后半年夢城的訪問,我對友們言:俺啊,專找內地尚未“開戒”的地界兒走走看看,出版、言論、知識界,還是,時間不夠,學識不夠。留有好大的遺憾。

k,想起某日和友人談快樂,小女子覺得快樂有三境界:身體快樂,心情快樂,靈魂快樂。我的靈魂,曾經快樂如飛。現如今,得找法子才能見到靈魂了,何樂可言?

不過哦,俺還是一天樂呵呵。
平妖精來訊:下午四點半,接了溫姐再到你樓下接你,打扮漂亮點兒!
呵呵,我們今晚“女人會”:))


陳萬雄讀書與讀世
(星島)7月11日 星期五 06:30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日前天地圖書為香港聯合出版集團總裁陳萬雄博士舉行新書發布會,不少天地圖書的新知舊雨與陳博士的友好,雲集灣仔天地總店,向陳總致賀及請他為新書簽名。
  陳萬雄在一九七三年畢業於新亞書院歷史系,一九七五年得中文大學碩士,一九八○年「修了」廣島大學博士課程,一九八九年得香港大學博士學位。他的著作甚多,大多與歷史文化有關,今次出版的新書《讀人與讀世》則純是私人的回憶與隨想,記載他讀書時,老師對他的教導和影響,文章內流露他對歷史和當今世界的看法。陳萬雄在新亞讀書時,孫國棟先生是歷史系主任。孫老為新書寫序言云,錢穆先生說過:「不知人,不足以論世,不知世亦不足以論人」。知道陳萬雄很了解人與世的關係,把過往文章結集成書,取名為《讀書與讀世》,孫老一看書名,便毫不猶豫地為他寫序。
  綜看全書,陳兄對農圃道新亞書院的師友及校園着墨甚多,他筆下的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的新亞,已是歷史陳迹,不可能重現於世,一九七三年是新亞書院農圃道上課的最後一年,之後遷至沙田中大校園,雖然規模、設施和風景遠勝從前,但是市區內旺中帶靜的學術小天地氣氛,一去不復返,很教陳萬雄懷念。特別是那時候的新亞歷史系,大師雲集,如史學史、經學史的牟潤孫;西洋史、中國近代史的王德昭;經濟史的全漢昇;政治制度史和歷史地理的嚴耕望;東南亞史的陳荊和等,是學術界一時之選,三十五年復回望,竟有後繼乏人之歎!
  (細說新事 辛翠時)
人文風景線﹕大師行狀
(明報)7月13日 星期日 05:10
【明報專訊】內地經濟日強,人民幣走勢強勁,形勢似乎一片大好。然而中國於國際間是否可算受人尊敬?聯合出版集團總裁陳萬雄也質疑:「暴發的國人吃餐如餵豬,貪多好貴價不計髒亂;開車不理道上前面的車輛,胡亂轉線扒頭,」他慨嘆的是文化價值的失落!
述良師益友舊事
特別在他多年來領受了中國文化界大師們的道德風範。在剛推出的新書《讀人與讀世》中,他寫了一個個在出版行業中遇到過的、受中國文化優秀一面薰陶並對之有實踐性認識的作家、名師,不純為私人的紀念,而是為了他們的道德學問,足為後世楷模,「我雖不能及,心嚮往之」;隨年歲漸長,他憶想良師益友,重提往事,冀望有益世道人心。
譬如安貧樂道。書中記述的許多大名氣作家、書畫家,善創作、受愛戴,然而相熟如陳萬雄,與他們的交往,俱非飲食酬酢的娛樂。最多在家中喝清茶,談文化事務的精神追求,例如他念記中大新亞書院歷史系的老師嚴耕武,從不浪費時間於應酬上,全用於研究學問。但學生何時向他請教,他都樂於接待,就是他去世前一個月,陳萬雄請教他關於宋代的思想文化,當時嚴的身體已經很差,師生間仍相談甚歡。
即使赫赫有名的書畫家啟功,亦如是。八十年代,那時啟功條件並非優渥,可得知新亞書院的牟潤孫教授退休,生活沒有了支持,即匯了一萬多元至廣州,交牟老之子。陳萬雄從旁得知,雖沒轉告牟老,卻心中暗自欽敬。
至於忘年之交文學家沈從文中風之後,當陳萬雄前往探望時,雖口不能言語,卻仍然支撐了一、兩個小時,透過助手和夫人的翻譯,認真地對談,絲毫沒有不耐。是那份以禮相待的真誠,叫他感動,「不必是驚天動地的事,而是自然而然在的平常事。」即如古建築家兼散文家陳從周,當貝聿銘設計香港中國銀行總行之時、邀他共同銀行旁的流水花園,陳從周教授不但欣然接受邀請,而且即使人不在香港,亦叮囑陳萬雄常去檢視進度,不時了解特意訂購的石材是否運抵、可有打磨良好、效果又是否理想等等,凡事躬親、也每事負責到底。
「以往總以為偉人以英雄事蹟而偉大,漸漸卻認為,在一般平常事中堅持原則,也很重要。『道不遠人』,人生的境界並非高不可攀,而是存於生活之中,一言一行、一事一物亦可體現。」而世道的拯救或陷落,自然也不會是一、兩英雄可以為之,文明、文化更要靠一般社會大眾平常生活中具體表現。
沉浸學者哲人的情誼卅載,領悟人情與世事,陳萬雄將在書展中,與李焯芬同台演講「道不遠人」之理。
《讀人與讀世》
作者:陳萬雄
出版:天地

沈從文從容待客 2008年7月13日
廣 告

【明報專訊】陳萬雄與文化大師的交往,不得不提他為之編書的文學家沈從文,他的身影亦為《讀》書記述的第一人。
陳萬雄清楚記得1980年第一回在北京見面時,是要將商務剛出版沈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樣書帶給作家,而送到前門東大街沈宅,「一進門,穿著便服的沈先生從廳中的沿上下來,一邊忙找他的布鞋,一邊忙不迭向我們打招呼……濃厚的湘西鄉音,要王亞蓉女士(助手)穿插說明。」將從沈從文稚樸的形象,刻印紙上;又記述他聽沈老透過投影器,演示剛剛挖掘出來的江陵戰國文物,暗燈下沈老激越的聲音興致勃勃,說南方楚國的強烈復國決心是「文化的自信」,成了陳的文化觀念的開竅。
在書中,陳萬雄記述的文人學者,還包括書畫家啟功、革命知識份子陳原、歷史學者陳從周、牟潤孫、嚴耕望、陳寅恪、何炳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