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9/2008

冰島人將在港搬演卡夫卡《變形記》

香港藝術節的前衛和冷門節目
文章日期:2008年10月29日
【明報專訊】第三十七屆香港藝術節將於明年二月初開鑼,現在已經開始售票。節目十分精彩,尤以戲劇表演方面為最,用一句話來說﹕共同的特色就是「前衛」(avant-garde)風格的復興與重塑。從冰島西港劇團演繹的卡夫卡《變形記》、美國劇團演出的奧尼爾《瓊斯皇》、到北京「紙老虎」的《酷》和榮念曾的《錄鬼簿》,都一意「大膽改編、前衛反叛」(宣傳海報上的用語),至於如何「反叛」法,則有待觀賞後才知道了。對我個人而言,在大學時代就「啃」過《瓊斯皇》,並受同班同學王文興的影響,仰慕卡夫卡,近年在科大和中大也兩度把《變形記》作為教材,當然最期待這兩齣劇。在大學時代也看了一點蕭伯納,但沒有讀過《賣花女》,倒是最近從友人寄來的老電影Pygmalion(一九三八)影碟中得窺原劇的風貌,以蕭翁的性格和筆鋒,故事當然不會像改編後的歌舞片My Fair Lady(港譯《窈窕淑女》)一樣以團圓收場。此次由英國大導演Peter Hall執導,當可原汁原味中發揮一己的風格,這是另一種溫和式的前衛手法。

作為樂迷,我更不會放過難得一睹的《莫桑斯克的馬克白夫人》,這是蕭斯達高維契當年觸怒史大林的真正前衛歌劇,此次表演的團隊來自拉脫維亞,必定大膽之至,不容忽視。如今在舞台上表演情慾和謀殺,已不算稀奇,觀眾可能見怪不怪了。我好奇的反而是如何重新塑造歌劇中的這個莎翁女主角(改名叫卡里娜),最近正想找那張同名的蘇聯歌劇影片來看,據聞是實景拍攝,寫實風格。可能不夠前衛。

在歌劇演出方面,我的品味一向較為保守,不大喜歡看喧賓奪主的「新潮」式(或曰「後現代」的「前衛」)改編手法,尤以德國導演為甚,且看此次如何呈現。樂迷們想聽的還是老蕭的音樂,不妨將此劇和同一時期的老蕭第四交響曲同時聽,至少我會用這種方式作準備工作。

至於其他音樂節目,交響樂方面,我已經受劉志剛先生所託,另寫一文在《Hi Fi音響》雜誌刊登,此處不多談。但我心慕的芝加哥交響樂團的兩場在所必聽,至今恐怕早已一票難求了吧。其他的音樂節目我最看好是二十三歲的中國男中音沈洋的獨唱會,唱修伯特和胡爾夫的藝術歌曲,並向漢斯.賀特(Hans Hotter)致敬——僅憑這一個態度就值得令人尊敬,在我心目中Hotter的男中音絕無倫比,而且在唱片中愈聽愈「熱」(Hotter自己就把名字作此相關解釋)。中國近年來男中音人才輩出,且看沈洋如何出人頭地,展示他在卡迪夫歌唱大賽第一名的歌喉和演繹。另一個「冷門」歌唱節目應該是愛沙尼亞室樂合唱團演唱的北歐作曲家作品,包括西貝流士和Arvo Part。獨奏方面則稍弱,年輕鋼琴家Tiempo對我還是一個未知數,他除了獨奏外,還和香港小交響樂團合演一場蕭邦第一協奏曲。小提琴家Zehetmair更不遑多讓,除了指揮兩場英國北部交響樂團之外,還帶領他自己的四重奏團,我自己還是想聽四重奏,但有的歌迷們可能會聽該團演出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還有一位德國小提琴手Tetzlaff要和德意志交響樂團合奏日爾格的小提琴協奏曲,對我更有吸引力。總之此次的藝術節又為港人帶來一次視聽盛宴,端看金融風暴是否會影響票房了。

[李歐梵 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