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2008

動人“阿伯”

阿伯
文章日期:2008年12月19日
【明報專訊】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統稱上了年紀的男人為阿伯呢。

「阿伯」是眼神沒有光采,彎腰,把手扣在背後,不分季節穿著層層疊疊的衣服及布褲,對電視或拿報紙對空氣罵和自說自話。除了上了年紀的男人叫「阿伯」,我們慣把看上去未老先衰的男人形容為「成個阿伯咁」。叫叫,我們已分不清究竟是先有了所謂「阿伯」特徵的群體然後我們才不理三七廿一的一概如此稱呼他們,還是拉拼出「阿伯」這個概念,才有人無辜被納入歸類,或甚至自我認同及代入。

如一個小朋友突然成長為一個佬,一個佬變成一個阿伯是在同一個軸線上延續同一份唏噓。或者男人本人沒有那種唏噓,但看男人,由一個小孩子,變成一個佬,再變成一個阿伯,女人是很唏噓的,彷彿中間欠缺了什麼。但欠缺的會否不是個人與生俱來的氣質或美德,而是一個讓我們可以持續成長而保持視線清晰輪廓立體的生態環境。
阿根廷探戈裏備受推崇的舞者往往是大家口中的「阿伯」。他們可能六十歲,甚至七十歲,或許是專業的舞者或許不,共同的是他們一生熱愛探戈,探戈音樂裏的鄉愁或相思之苦,他們有豐富的人生經驗去承載抒發,他們全不以在人前表露自己的情感為恥,幾十歲人仍然蒲舞會,跟老婆跳舞,跟不同的年輕女人跳舞。音樂及舞蹈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們以為對社會的承擔對家庭的責任等等之必然以外,他們擁有一個活生生的、共同的、藝術性的、跨年齡組別的流行文化去滋養他們的生命。文化連接起他們及後來的生命,他們中間有分享有切磋有承傳有交流有破舊立新。人的生命是增長而沒有被粗暴分段、界定為衰老,在這個背景下「阿伯」只是代表他們的年齡,而不能包含他們的精神、形容及動態。不禁令人想起我們所提倡對長者的關懷。在制度以外,我們有沒有一份對人的持續成長的關懷,這種口中所說的關懷又有沒有被我們落實在生活及文化裏。如要落實,我們有沒有足夠的情感想像和容量?換句話說,當你老去,你想你跟世界的關係是怎樣?

[文‧H 打份中環工,家住將軍澳,跳阿根廷探戈,潮州女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