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2007

「活化」皇仁書院?

一間名校的生命
寫在古蹟活化論爭之時
文章日期:2007年11月29日

明報專訊】繼天星、皇后碼頭及利東街之後,文化保育的戰場,轉移至荷李活道警察宿舍,即中央書院(Central School,皇仁書院前身)舊址。該址現存老榕樹、百年石牆及地台,並發掘出中央書院的牆基,隱然有羅馬論壇的格局。月前政府作出讓步,將之剔出勾地表一年,年來的保育浪潮露出一線原址保留的曙光——如果能符合當局的「活化」要求。正在中央圖書館舉行、筆者作為皇仁書院舊生而有份參與籌劃的歷史展覽「皇仁書院.香港.中國——145年的歷史與回憶」可謂適逢其會,有助我們加深認識爭論主體的生命。

由老校故事所看見的時代

本來有前校長歷史學者司徒莊(John Stokes)所著校史作參考,只需將其人類學筆記般的漫長文字濃縮為簡明的展版,但既然是公開的展覽,自然要兼顧社會文化的興趣,這就不太容易了。最後我們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分界,詳古略今。戰前部分以原始香港社會和內地的動盪局勢為背景,集中在學校的體制如何成形、如何以跨越中西的人才,發揮推動中港現代化的作用。那一長列「開國元老」(founding fathers)的名字,既見於史冊,也用於學校、街道和地點的名字,成為香港歷史的某種原點。

大陸政權易手之後,港英政府與其意識形態變成對立;中港邊界的確立,令香港的精英與內地的交流頓減。荷李活道校舍於戰火,於是東遷至彼時荒蕪的大坑皇后運動場,同時轉型為以精英教育提供向上流動力的重鎮,出產一大群嬰兒潮的高官及專業人士舊生。同時香港經濟起飛,社會步入小康,因而戰後部分,強調課外活動及口述歷史,並加插舊生分享及表演。

戰前社會尚未成形,皇仁的制度也較鬆散,學生年齡參差,種族不一,流動性也高,今天視7年中學教育如例行公事的我們,實在難以想像,也難怪當時的學生路向多元,自行其是,頭角崢嶸。還有那座1:75的中央書院模型,由專人按圖則及照片製成,非常精細,可以看到當時的政府建築風格,更可與剛發掘出來的牆基位置對照。在145年的歷史中,香港歷經巨變,皇仁也幾番變身,滄海桑田,唯有從百多年的尺度去看方能察覺。四代校址是因為發展迅速與及戰亂破立;二易校名則顯示了統一辦學及與牛津書院看齊的用意;校歌添上中文、校徽除去皇冠回應政權更替;至於校呔校服的細微變動,尤其可以看到不同時代人之患眼中的標準學生造型

思古幽情

在籌備的過程中,我有幸接觸很多原始材料,也在發掘的過程中窺見歷史的其他面向。那天在學校會客室內面對一大堆塵封多年的照片、底片、文件和錄像,一下子像回到歷史的現場。最觸動我的是手稿、教科書等最為生活化的東西,因為它們不比照片、徽章、證書、獎盃以至制服,不為代表記載什麼而刻意製造出來,而卻不經意的存在至今,因為無心,所以性感。可惜這種文物多數無緣出展,因為太過瑣碎蕪雜,難以歸納,只怕把中央圖書館的展廳變成囉街了。

幸而我為了整理天文學會的歷史,特地回去天文房一趟,翻箱倒櫃,竟碰上40年前的觀測紀錄和刊物、30年前人手曬的的相片、20年前的帳簿和手磨鏡片、15年前我的照片……多少年來這一切沉睡在大櫃之中,原作者想亦已忘記了其存在,外頭的人(包括我)代代在搗蛋,都幸沒有驚動到他們——也許因為這些故紙既不值錢,也沒趣味,否則只怕早招來殺身之禍了。還有在窗台上鑽的洞、無意濺出的油漆都仍在,驀然現於眼前,彷彿在對我說話,一下子時空錯亂。早在中一入學,我就驚歎於偌大校園很多無人涉足的角落,還塵封很多瑣碎的舊物:校簿、雙槓、一件舊款的運動衫之類,是我的盜墓迷城,就這樣在尋幽探秘中建立了私密的親切感。

忽然想到,如果那些角落給「活化」了,這些「best kept secrets」廣為人知了,那些塵埃和雜物被整理淨盡的話,這《奪寶奇兵》或《達文西密碼》般的懸疑可會蕩然無存?展覽的論述是其理性面,而感性的氛圍味道,暗藏意識形態,可能才是關鍵所在。與其製造計算精確的奇觀,甚至被貶作宣傳(propaganda),保留一點不確定性,任遊人自行詮釋,各有不同感受,其深層價值才能顯現,這才是真正的「活化」。

學生學校的主體性何時顯現?

雖非有意為之,今次展覽的基調與港人自講身世主調卻相當一致,政商精英與同窗間情誼並舉。問題是兩者之間的鴻溝:個人的生活小事如何接駁上極為精英主義的大故事?前者是現實,後者是說法,而兩者卻相去千里,難怪「名校」今天已成為令人又恨又愛的禁忌,也不禁令人懷疑,在涉嫌跟紅頂白的「威水」心態加純情的「往日情懷」之外,是否還有其他。

可惜展覽必須有主題與取捨,我們也不能免俗。香港故事實在太過功能主義,學校被視作社會零件,學生則被視作學校的齒輪,價值就是交出成績,主體性被假定為不存在。主流論述如此強橫,不論精英圈子內外,大多數人心中那座斷背山都無法宣之於口,極不道德,而且惹來普遍的犬儒式反彈,既不道德也無建設性對待歷史一方面嬉笑怒罵,又像心靈雞湯——處理情緒多於指引方略,消費性地治標不治本。如果將來舉辦一個更大型的展覽,甚至設立一所永久性的博物館,希望我們能夠兼顧更多。也希望一個短期展覽的經驗,足為長遠的文化保育殷鑑。

Xtra.Info

「皇仁書院.香港.中國——145年的歷史與回憶」展覽由即日起至12月3日於中央圖書館地下舉行,開放時間為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8時,免費入場。

[文/洪磬 hunghinghk@gmail.com 皇仁書院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