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007

書的命運

書的命運

文章日期:2007年11月30日
【明報專訊】香港這幾天有個「國際古書展」,根據場刊,應該出現一本初版《哈利波特》,布裝硬皮,出版社於一九九七年專為學校圖書館而印,僅有五百本,售價廿五英鎊,到了今天以「善本書」身分標售,喊價兩萬英鎊,亦即港幣卅二萬元,升值整整八百倍。
特區的英童學校有不少「哈迷」,善心的老師早已安排帶領他們前往書展「朝聖」,隔厚厚玻璃望一眼紅色封面的哈氏經典;這是他們的「紅寶書」,說不定有人會感動得眼眶含淚。
可是,且慢,別忘了,「紅寶書」來不了了,英國書商Adrian Harrington表示該書已於月前賣出,買家已把書本取走,所以在書展上,大家看到的很可能只是一張封面照片,旁邊或會擺放一張卡片,上面印一個「Sold」字和幾句抱歉,時也命也,特區「哈迷」終究無緣一睹經典的廬山真貌。(作者按:截稿前最後一秒內線消息,書商內疚,已向買家情商借回該書展出,哈迷總算有福。)
然而這並不表示沒必要帶孩子參觀古書展。儘管買不起或不願買,讓孩子親近一下善本書亦是好的,即或不太明白眼前諸書的前世今生,但看、望,一本薄薄的書居然能夠流傳千年百載,中間輾轉經過多少代人的誦讀與細覽,有人被感動了,有人被啟蒙了,一本書由這個書架遷移到那個書架,有人摸過它,有人抱過它,有人曾經把它遺棄,有人再次將它發現,每本流傳下來的書都經歷過一段動魄驚心的時間旅行,每一頁書都有太多的故事可說。
帶孩子逛一趟古書展吧,親愛的爸媽,買一本場刊,教他們回家後上網搜索「書中書」的歷史故事,像CIS電視劇的偵探般,孩子們可以透過零碎的證據重組歷史的脈絡,從而獲得無比細緻的趣味
這是通識教育 ,開展他們的知識眼界,但這也是品格教育,磨練他們的耐性,訓練他們的推理,以及,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懂尊重歷史的沉澱累積。生命注定孤立,人只能活在一時一地的籠子裏,但因為書冊的緣故,人與人於時空差異之中被連結起來,這是人文的重量,把籠子壓垮,讓人可脫逃。人因書而自由。書的命運就是人的命運。[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