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2007

撲朔迷離。花木蘭。

K,
今兒,每有老同學來電,或是博客上留言,就惹了小女子淚漣漣,為我們花千樹落下的第一片綠葉,感傷不已。
在高院門口的車里等MAYBOY,看見他甩甩地捧著卷宗走過來,無端端也感動得落淚,為我們都好好地堅持了二十多年。
北京的培康,南通的長風,都聯系上了,培培、小寧、孔青也從外地上了博客,倏地小女子回到了進入南大的第一年,看見男女生宿舍結對的110和319,那些瘋狂快樂的好時光。真的,如培培說,出彩的事都有弟弟擎東的影子。

這一天,終于論證了自己是一個完全不懂得處理感傷的人,我啊,是為我們青春的凋零,第一次痛心。是啊,我們已經習慣了青春,怎么可以由最小的弟弟來棒喝夢中人?
午后,在办公院子里的长廊看着一潭池水,倒映着花儿啊叶。
倏地有花儿旋转着飘落:凋零。
看不得!!
央MAYBOY中午就把我接回家,慢慢飲泣,怕被同事看了笑話:女人失態,總是不好的。
我說:不用哄,哭了,就舒服了。新來的小編輯竟然立刻哄我說:女人哭哭是美容的。真是多謝他一片好心了。

世上,也就一個木蘭吧,盡管有許多贗品,想要“安能辨我是雄雌”,可是真的做到很難。女人心,不一樣;何況,總是會眼迷離。

擎東,明天就要上路了,南京、上海、南通、北京都有同學去送行。小女子,則答應了要為三亞回夢城推廣走一趟,只好遙遙相送了。

我想好了,就七天黑衣,寄托哀思吧。

晚上,MAYBOY理明天開庭用的卷宗,偎上去,就抱抱。是啊,抱得動,有的抱,我們好知足。

賞析《木蘭詩》
文章日期:2007年12月18日

【明報專訊】建議讓中小學生背誦《木蘭詩》,又作了註釋,現在來分析一些值得欣賞之處。
「唧唧」為什麼解作嘆息聲比織布聲好呢?這是倒懸疑的寫法,更引起讀者的興趣。她本來在織布,織布聲停了很平常,但卻傳來嘆息聲,為什麼呢?是否有「所思」「所憶」呢?這樣,進一步引出父母的關懷,追問「何所思」「何所憶」?假如解作織布聲,便與下文脫節,而且沒有跌宕,太平淡了。
「思」和「憶」,為什麼解作男女相戀之情,而不是一般思念和憶想呢?舊詩詞中,「思」與「憶」,大多指兩性的懷念。木蘭是青春少女,父母很容易想到,她是否因懷春而嘆息?絕不會想到,她是看見了「軍帖」「軍書」。這又是一個懸疑,促使讀者讀下去。
詩中有好幾處,以疊句排句去反覆唱,如入伍前購備出征行裝,在黃河邊和黑山頭懷念父母,戰後回家父母、姊弟、自己的舉止。為什麼呢?這固然是一種民歌風格,同時,也重刻劃了﹕木蘭出征的毅然,忠孝矛盾中的柔情,家人見她回來的歡欣,她的女兒心態未改。相反的,對她如何英勇作戰,只用一句「策勳十二轉」,完全概括了。
與上述的反覆唱對比,對她的征戰的艱苦,也只說了幾句﹕「萬里赴戎機……壯士十年歸。」述得很簡略,為什麼呢?因為不是主題。
木蘭沒有哥哥,卻有姊姊。這姊姊在前文不見,直至最後妹妹戰罷歸來才出現。姊姊比她年長,卻沒有代父出征的勇氣,這更顯出木蘭的忠孝。
「出門見伙伴,伙伴皆驚惶」,原來伙伴們是送她回家的,由此可見她與戰友們的感情。另一方面,也襯托出,木蘭在行伍中全不露出女兒態,使他們毫不發覺。
最後的一段﹕「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千古傳誦,「撲朔迷離」成為典故成語,可謂畫龍點睛。其實,「安能辨我是雄雌」,不是因為「兩兔傍地走」,而是木蘭在征戰中與男性一樣英勇活躍(撲朔),全無妞妮嬌氣(迷離)。一回到家,她又是一個女性了,一個多麼傑出的女性![司徒華]
附: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 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 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 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 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 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 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 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 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 北市買長鞭
朝辭爺孃去 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孃喚女聲
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 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孃喚女聲
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萬里赴戎機 關山渡若飛
朔氣傳金柝 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 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 天子坐明堂
策勳十二轉 賞賜百千強
可汗問所欲 木蘭不用尚書郎
願借明駝千里足 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 出郭相扶將
阿姐聞妹來 當戶理紅妝
阿弟聞姐來 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 坐我西閣床
脫我戰時袍 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 對鏡貼花黃

出門見伙伴 伙伴皆驚惶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 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