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9/2006

讀書時光﹕《我們的錢媛》



K:
看到有專欄文字﹐寫楊絳先生的《我們仨》(北京三聯書店出版)﹐就想到了另一本也是三聯出版的《我們的錢媛》。
今年五月間﹐母親在上海出席一個會議發生意外──頸椎高位骨折﹐因為年事已高不能手朮﹐只有保守治療﹕牽引。
老太太很是堅強﹐頭蓋骨上釘著牽引支架﹐二十公斤重的秤砣日夜掛在牽引墜上。她卻對每位來看望她的人﹐談笑風生。每天﹐還要人讚她是“老美人兒” ﹐還要聽她一齣齣戲唱﹐一會兒古典﹐一會兒西洋﹐也有當年的流行曲 。面對這樣的母親﹐我只有慚愧。
我﹐一個不孝的女兒﹐為了一個男孩子﹐從父母身邊跑開了十八年的女兒﹐這次選擇日日夜夜陪伴在母親床前。不過﹐最多也只有二十幾天。
母親﹐是熱鬧的﹔我卻喜歡靜。於是﹐選擇讀書。
好在醫院對面就是一個新華書城﹐鑽進去﹐除了買護理脊柱病人的書籍﹔就是人文圖書﹐其中就有三聯出版的《我們的錢媛》。這書﹐是母親點了名要聽的。
書靜靜地躺在人文架的中間﹐牛皮紙色的封面。有趣的是封面設計﹐上下相疊的兩個銅錢﹐外圓內方﹐又像是8字。是錢媛的性情嗎﹖
  “1 937年5月,錢瑗來到世間,1997年3月,因病去世。在錢瑗過世7年半後,一直不能忘懷她的親友師生,紛紛撰文回憶,描繪出一個為人正直、治學嚴謹、孝順謙和、富有情趣的錢瑗。”
在《我們的錢瑗》序中,楊絳寫道,“我們夫婦曾探討女兒的個性。錢鍾書說,‘剛正,像外公;愛教書,像爺爺。’我覺得這話很恰當。……錢瑗堅強不屈,正直不阿。錢瑗熱心教書,關懷學生,贏得了學生的喜愛。她默默無聞,說不上有什麼成就,也不是名師,只是行伍間一名小兵。但是她既然只求當尖兵,可說有志竟成,沒有虛度此生。”
回到病房﹐每天為母親讀兩章。母親﹐是與錢同時代的知識分子﹐曾在北京的中央音樂學院教書﹐當然是教授中國文學﹐為那些即將成為音樂家底孩子們﹐灌輸些中國文化。她也是極其認真的教書者﹐許多學生視她為“母親”。
因此﹐錢的許多思維方式﹐母親都是極為認同。常常﹐我讀了一段﹐就聽母親講講當年她的故事。這﹐大約就是寫者與讀者間的共鳴吧。
最令我感動的是﹐錢教授已經重症住院﹐依然不忘記與探視的同事﹐討論下個學期的教學計劃。
她們那一代﹐對事業不只是執著。事業﹐是她們的生命。更令人感動的是﹐這種堅持﹐往往是在屈辱的生活境遇之中。怎樣的毅力﹐心中才能保持著一團不滅的火﹖我們這一代﹐自私了太多﹐是無法真正理解的﹐更加無法做到﹐只有望其項背。
《我們的錢媛》﹐這本書的閱讀情景﹐將是我一生無法忘記的。相信﹐母親也是﹐為了十八年來﹐第一本與女兒共讀的書。
母親常說﹕“你們不瞭解我。”
我想﹐今後﹐或許會因為錢教授﹐我們會近些﹖所以﹐感謝她。
因為她說﹕ “人其實很了不起,天堂就在心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