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8/2007

馬家輝。醉裏挑燈看劍。

讓溫總理替我們做一點「國民教育」/文﹕馬家輝
文章日期:2007年8月28日
【明報專訊】溫家寶總理第三度回信給香港學生,這一次,隨函「加碼」,慨送題詩,暖筆濃墨,在紙上寫下黃遵憲名句,「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
會不會有點苦呀,溫先生?說不定有學生忍不住在心裏暗問。
杜鵑啼血的神話,建基於死亡之上,若主角不死,便不會化鳥悲鳴,哀哀提醒皇帝以民為貴;精衛填海的想像,同樣以死亡為大前提,若主角不亡,則不會決絕銜石,苦苦把汪洋變成平地。 十五六歲的學生本該有如朝氣勃勃的早陽,前途似錦,青春燦爛,何苦過早嗅聞死亡氣息?即使溫先生之意欲在勵志,中國古代足以鼓動報國救世的好詩尚有不少,何苦偏偏選擇這首?
也幸好溫總理於4年前訪港早已公開吟誦此詩,否則必有異議之士予以惡搞,曲解國家領導人其實是在借詩暗諷。
異議之士可能會說,看啊,杜鵑之所以啼血是因為嫌棄皇帝施政無方,溫總理這是在抱怨曾蔭權做得不夠好,而溫總理之所以抱怨,理由是他認為特區政府在皇后和天星事件上表現過於軟弱,竟讓「刁民」非法佔地鬧事,欠缺精衛之志,未能盡速把維港填平,阻礙了中環價值的無限擴充。溫家寶其實是在公開調侃曾蔭權。
但若有心,當然亦可以把這兩句詩倒過來做另一個角度的曲解。
杜鵑啼血,在於痛恨皇帝獨裁,故日日夜夜在皇帝耳邊飛繞叫喚「民為貴! 民為貴!」,溫總理這是在督促曾蔭權實踐其「5年內徹底解決普選問題」的競選承諾,別再忽略香港人的權利訴求。精衛填海,表面看是指傳說中的銜石悲劇,骨子裏卻可能是借「漢奸」汪精衛之名警告特區政府別濫填海,因為中央在「十一五規劃」裏三令五申要求地方政府保護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而維港也者,正是香港百年珍貴寶藏,全民共享,不應蹂躪,曾蔭權以發展為名移山封海,等於跟歷史對抗、與生態為敵,更完全違反了中央意旨,其罪不遜於戰時奸逆。溫家寶其實是在公開責備曾蔭權。
兩個角度,皆可延伸出對特區政府的不利解釋,眼眶常泛淚光的溫先生確夠幽默。
中國年輕人向來本就難以活得輕鬆自在。中國詩詞,美則美矣,精則精矣,但十居其九憂國感懷,年輕人自幼在課堂上讀之誦之,心情難免滲透點點滴滴的沉重。你幾歲讀《月夜吟》?這麼美的一首詩,宛宛溫情,琅琅上口,是世世代代許多中國孩子所接觸的第一首詩,然而若真要懂得欣賞此詩之美,孩子們必須先把「心理年齡」作出一番彈性調整,想像自己是遠遊之人,甚至是個遠遊的老人,有鄉歸不得,靜夜抬頭,驚見明月,俯首默念,遙思故鄉,小小的心靈承載了重重的離愁,隱隱中,中國人被培育出自虐式的「距離美感」。
忘記了是在中三抑或中四的時候,課堂上,我和同學要讀要考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我是喜歡的,「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何等氣魄,何等威風,正正符合了青春期少年的飛揚神采。然而,到了末句,簡簡單單的5個字,「可憐白髮生」,雖是文學藝術魅力之所在,由高亢突轉蒼涼,對比強烈,牽動了讀者的千愁萬緒,但卻也把少年人推進了年齡的懸崖深谷,彷彿迫使年輕的讀者於一秒之間衰落、老去,當你奮起,必有一股力量把你壓下,這股力量,或可稱為「時間美感」。
詩詞以外,文章亦然。中一學生多年以來皆須研讀《楊修之死》的教學課文,12歲的小腦袋和小眼睛,本該是天不怕、地不怕,「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但在課堂上,在教師的引領下,卻須透過精妙無比的漢文字句,看一位才華橫溢的中國文人在1800年前的中國社會如何因為過於聰明而招妒、惹嫉,終而一命嗚呼、命喪黃泉。三國歷史有太多精彩的、激動人心的演義傳奇了,出版社和教育機關哪都不選,偏偏選上楊修作為示範教材,箇中不無深層的集體潛意識作用,楊修何幸,知名度以倍數暴升;孩子何辜,小小年紀即要學懂「槍打出頭鳥」的養晦處世哲學。
也唯有在這種集體潛意識的觀照下,我們才有辦法理解為什麼特區傳媒會如此炒作9歲男童入讀大學的教育新聞。沈詩鈞有此能耐和有此信心,浸會大學又有此包容和有此支持,兩相謀合,份屬好事,但綜觀報刊和電子媒體的廣泛報道,大多把此好事放置在一個「危機挑戰」的框架內呈現處理,無論是記者或所謂時事評論員,大多對其選擇投以不信任的取態,或擔心他沒法適應校園生活,或不忍他失去身邊同齡玩伴,甚至有人急不及待搬出《傷仲永》或「小時了了」之類古文古訓來表達對這神童的憂慮關注,而其中,當然又隱含對於大學能否把神童教好的淡淡懷疑。好事至此,自覺或不自覺地,被掛上了一個非常沉重的尾巴。
苦啊,做中國人。溫家寶總理的題詩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引子,讓中學老師能夠聊作「國民教育」,引領學生探索中國人的眼淚為什麼總是多總是濫。而最理想的是,請老師們切勿忘記也談談黃遵憲的政治思想,他曾對梁啟超感慨「太平世必在民主國」,他支持過君主立憲,也期盼過共和政體,總之,他是政治改革派,他相信民主,就這點而言,溫先生恐怕不算是他的忠實粉絲了。
馬家輝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