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4/2007

人啊,人

中國百年來調轉方向看「文藝復興」
文章日期:2007年9月24日
【明報專訊】古希臘文明一直說是西方文明的源流之一,但西方耶猶文化和羅馬文化,主要是傳承古希臘文明的集體主義、理性主義和建制主義,形成政教合一,由本體貫通個人、社會和文化的每個內內外外層面,直到中世紀的「黑暗時期」。「人」找到存在本體,生活和生命一切沒問題。

這樣一來,「人」(尤其是「個人」)也因這「完滿」的生活和生命而變成木頭人,生命的有沒,理念上沒分別,「人」終止。但現實生活中卻是「深淺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一大堆,「人」(尤其是「個人」)不是也不能「終止」,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和感性欲望壓抑不住。

西方文藝復興是中斷了近二千年後,人重新接駁上古希臘文明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和感性欲望,人類解放,以文字為基礎的創造力(科學)大爆發,一直到今天。
文藝復興之前,「人」是集體人,「個體人」的實體性、主體性、本體性和自由主義是「原罪」(一如現在中國)。《舊約聖經》中,人沒有悲劇,因為沒有古希臘式的「人」。人一切聽耶和華上帝。上帝、天使和先知整天向人講話。生死榮辱視乎聽不聽耶和華上帝(像中國現在)。

西方二千年來,人長期活在政教合一之中,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和感性欲望不絕如縷。很多人繼續如古希臘的「悲劇」那樣不能投身注定失敗的掙扎,感悟「存在」的「荒謬」大不乏人,但不成主流。經文藝復興的「(個體)人」的解放,再經幾百年的宗教革命、科學革命、工業革命、啟蒙運動和狂運動,還要經兩次世界大戰,西方才由「『存在』的『荒謬』」的支流變成「『存在』是『荒謬』」的主流,即所謂「荒謬主義」。

東方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和感性欲望給完全吸納進農牧社會的集體主義中。五四時,中國思想界一些人把中國放在西方文藝復興框架中審視,現在又有人把中國和文藝復興並排對照,但百年間動機、起訖點和結果大不相同。五四時是把中國放在文藝復興之前的西方中世紀,把中國比喻為「黑暗時期」,現在是放眼文藝復興之後五百年的西方幾次崛起,談「中國文藝復興」,一片光明。
[洪清田 midtop@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