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書謹慎 印廠關門
金融海嘯「沾濕」出版業
文章日期:2008年12月26日
【明報專訊】金融海嘯的風高浪急,雖然在市面上未見對零售業有嚴重影響,特別是與金融市場較少直接關係的文化事業,影響象更未明顯。然而,其實海嘯的浪花已經沾濕書籍出版行業,香港已有印刷廠倒閉,出版社出書亦顯得比過去謹慎,出版的生產鏈上每一環都已有經濟寒冰侵蝕的鏽。
1. 印刷業@Tsun ami
楊光耀待在印刷業已經30多年了,如今是「陽光印刷」的老闆。可他說現在的困境多年未見。
「即使SARS時期也沒有這樣:那時的經濟危機只是一陣間的氣候而已。」
據楊光耀估計,整個印刷行業受到金融海嘯影響,生意下跌要近20%。
「陽光印刷」約有20多名員工,「雖然我們製作的是多間出版社的刊物,並沒有很大的影響,但同行都說現在出版社出書,題材要精挑細選,製作成本控制得更嚴謹」,加上挨年近晚,楊先生口中一片肅殺。
09之計在於夏?
「我知道已經有四五家同行關門,我們廠的樓上和樓下都有兩間印廠結業了。」楊光耀指依然在經營的行家現在業務都不飽和,亦只能安靜地守業,「等09年年頭出版社再出書,過年後有回復『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希望吧,但真正的勢頭,我想也要到年中7月的香港書展和新學年的用書。」
包括書籍出版印刷,香港在內的珠三角印刷業其實位列世界印刷業第四或第五位,但事實上,印刷業內亦發現問題頗為嚴峻,業內相當活躍而團結的香港印刷業商會,11月的會刊《香港印刷》即以〈金融海嘯蔓延 令印刷業雪上加霜 進入寒冬〉為題,撰述困境,包括銀行收緊信貸。
文中指今年9月29日至10月6日期間,僅僅一周內,深圳與東莞便有十多家印刷企業倒閉,而其中有部分乃是港資,同業亦哀聲連連:「印刷企業在倒閉後無法償還欠債,出現老闆失蹤的情,拖累印刷業的信譽。我們的流動資金一緊張起來,銀行又不予借貸,生存將會受到威脅。」
而在危境下印刷廠為了保留客戶,便更寬容處理付款期,客戶拖欠結算的情也增多,「然而經濟環境變幻莫測,很擔心收不到貸款,要自己承擔損失。」
2. 財經/文學書@Tsunami
本地出版社的謹慎,可見於新書種的減少。一家不願具名的書刊發行商負責人指,與去年同期相比較,今年10、11月間,其公司所代理的新書品種,較去年下降20%,而往書店的發貨量亦同樣下跌15%,「其中財經書比較差」。
投資書舊調難彈?
07年,香港股票市道持續熾熱,投資理財類書籍也承前一年的勢頭,躍躍上升,許多出版社涉足此領域,不但東尼、曾淵滄等名牌登上暢銷書榜,更有許多集中在較低層次的入門類書亦推出書市,與其時趁勢抓快錢的香港投資者的實際狀近似。三聯書店董事副總經理葉佩珠形容當時「本本都賣得好」的此類投資書「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然而來到2008年,此調卻不可再彈了。
以財經書打出名堂的本地出版社天窗,出版人曾玉英亦觀察到,經濟危境下,書市上見到的金融書數量少了近三分之一,而天窗自己策劃的投資書籍,亦只有3、4本,與過去一年平均5、6本相比為低。不過因為與《信報》為合作伙伴,系列中亦有財經書,故整體而言數量亦與往年相若。不過,在天窗明年計劃中,財經書的出版會面向世界性的更寬闊視野,例如會翻譯得獎書When Markets Collide(書名譯為《經勢大激撞》),或1934年初版、被股神巴菲特奉為投資《聖經》千頁巨著《證券分析》,以求在動盪環境中深度分析社會經濟。
在海嘯下的偏淡書市,其實亦曾出現奇葩。香港財經出版社今年9月推出的《大國衰落》,正在美國投資銀行接連倒閉、雷曼事件發生之際,時間非常合,至年底已刷八版,並售出了台灣版,彷彿在策劃上早先機。但出版社總編輯黃仁傑指「這其實已經是『後機』」,因為長期關注美國經濟狀的作者楊衛隆,早已在07年留意次按問題,並在今年2月出版《次按風暴高清面目》,是華人社會中第一本作此探討的,並預言10個月內會有環球股災與銀行倒閉潮。因此繼續《大國衰落》的策劃與寫作,成為07年8月才成立的香港財經出版社今年叫好叫座的作品。
哈利波特外篇周售千本
至於文學類書籍,07年因為有《哈利‧波特》系列推出最後一集,推動了書業整年的銷情,書業零售商亦清楚理解「這是意外之財」。今年,羅琳推出外篇《吟遊詩人》,雖然推出首星期便在三聯書店售出近過千本,但葉佩珠亦言,跟《哈》相差甚遠,可見名牌雖可延續,但並不必然。
尤其香港讀者維持的熱情來自新鮮感,「容易變心,例如《姊姊的守護者》剛出來,亦反應很好,但同一作者接下來的書,銷情便差很遠。」葉佩珠分析道。
3. 整體書業@Tsunami
整體而言,香港書店的銷售影響,在聯合集團的秋季減價中,可見一斑:過去以千萬計的營業額,今年輕微下跌3%,金額約為數十萬元。
其實在金融海嘯浪頭的高峰,在今年底淹來之前,年初的博益風波先令香港第一季的出版量減少約一成,其後紙價逐步上揚,雖然楊光耀指現在已回落,但亦與去年相比約升近兩成,紙價最昂貴時更達三成。今年新成立的獨立出版社「文化工房」,強調在選紙上的要求,負責人袁兆昌指出紙價自5月開始上漲後,紙品貨量不穩,「猶如小災難」,「製作成本奇高,《書到用時》一版書成本過萬,用紙便佔萬五,可能是普通書的兩倍。」然而顧及市道不佳要遷就讀者的荷包,他亦考慮明年出書或要將書價調低10%至15%,可謂兩面受敵。
前路比SARS更不明
這次全球性的經濟衰退,目前在書業引起的牽連其實尚未完全浮現,而葉佩珠指出,跟SARS期間香港的慘淡市不同,「當時大家都明白,那是一場疫症,容易會有見到曙光的一天」,而心靈勵志、回歸家庭、自我增值類的書籍,正好配合那段什麼都不能做但總不可能什麼都不做的時光,可用來有意義地打發時間。「這是一個會持續甚久的衰退,並不是一兩個事件可以解決的,減價亦非好辦法,增值書也不能只集中在心靈類的。」她指出,這對書業而言更考驗其勞力,在貨品書的質素上改善,拉長抗逆經濟危機的戰線。
[文/鄭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