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2008

家格
文章日期:2008年12月23日
【明報專訊】《我們的大鑊假期》是典型的鬼佬聖誕新年賀歲片,輕輕盈盈,快快樂樂,陰錯陽差,無巧不成話,在歡樂的節日氣氛裏延衍出一套離奇的遭遇,笑完一輪,你不會對劇情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但心底終究是暖暖的、軟軟的,彷彿剛做完九十分鐘心靈桑拿,渾身舒泰。
又如在做桑拿以前,坐在休息室內,被人用一支小小的棉花棒塞入耳內,又捅又撩,耳輪被按摩了一陣子,癢癢的,連喉嚨亦癢得暢快無比,很想用手指頭摳一下,卻又不知道應該摳在什麼位置。
這樣的賀歲片最適宜於聖誕前兩天觀賞,看了便像替手機充電,替心靈注入活力,好吧,你姑且可以稱之為「濫情」,然而世態變動不居,若不偶爾強迫自己濫情幾天,恐怕你必麻木到全無生趣。濫情是維他命、是抗生素、是葡萄適、是寶礦力,你不能把它們當飯食,但它們有辦法替你的生命添幾筆溫柔的顏色,讓你在照鏡時不至於覺得自己面目猙獰得無可救藥。
《我》片的英文原名是Four Christmases,但說的不是四年之事,而是在一個聖誕假期內,一對戀人游走於四個家庭,本以看望開始,卻以失望終結,鬧出了連場荒謬糾紛,可是說到底是賀歲片,失望到最底最底,又燃燒出盼望,於是歡喜收場,讓觀眾用積極的腳步踏出戲院。
鬼佬取戲名確有一套,通常都很精準,畫龍點睛,在電影名字裏提出了劇情重點預告的宣示,不似中文戲名,不管是原創或直譯,十居其九從俗跟風,不是「終極」便是「雷霆」,再不就是「愛美麗」或「交叉點」,中文創意之淪落,大眾傳媒總是重災區。
因此Four Christmases的戲軌重心其實不是那對戀人而是那四個家庭,各有風格,不管你用什麼道德標準予以批判,他們就是活得自在快樂,在無可選擇的環境下,為自己創造最大的快樂空間。中國老派人愛說「家教」二字,但其實,「家教」往往等同「家格」,每個家庭都有獨特的生活格調,成員共享,往往只是懵然不知而已。
回歸家庭,回歸家格,聖誕新年沒有比這更意義的事情了。
[馬家輝 http://www.makafai.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