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2008

a link:閱讀時光:川端康成《伊豆舞孃》


沉迷戀愛1
文章日期:2008年12月22日
【明報專訊】驅車往機場,心急如焚,今次一定誤點了。車子已經近乎超速。雖然網上拿了登機證,半小時還是介乎於危險線的。
收音機聽到一則新聞,社工勸告青少年,不要沉迷戀愛,網上談情更有風險,請朋友們重視學業與親情。這則報告,想必是為了平安夜所謂少女失身作好防備。
我把車子開得更快,在通往機場大道飛馳,不知為什麼總是想起這則「沉迷戀愛」的社工新聞。戀愛,本質就有點沉迷﹕清醒而理智的愛情,斤斤計較對方的背景與身材,那又是哪一種戀愛?
從長泊車場連走帶跑趕登機,原來由二號閘到一號閘到登機口,竟是長跑的距離。扣上安全帶的一刻,飛機已經push back啟航。
晚上安頓在伊豆的小旅館。家庭式經營,大廳有小沙發小書櫃,都是日本仿美的西洋格式。我從書櫃檢出來一本《伊豆舞孃》的英文譯本。是川端康成二十七歲時的作品,寫一個二十歲男孩與一個十四歲舞孃的故事。也許是伊豆小徑羊腸的感染,我抱這部短篇小說一口氣讀完。小說裏伊豆的小酒館、溪澗小橋,鮮明真切。
《伊豆舞孃》我年輕時讀過,當時覺得這部諾貝爾得主的成名作,平凡平淡並不新奇。但為什麼這次重讀,感到小說背後的少年心事,展現得近乎無懈可擊。小說裏,男孩與舞孃熱切又含蓄的相望,在客旅生涯中,由相伴到分離,兩人都沉迷在焦灼的情緒之中,讀者幾乎感應他們體內少年人近乎於不能控制的悸動。
也許,今天讀來,少年心事之於我,已經陌生又遙遠,再從小說中重新再體驗一次,反而更是深刻。
我又想起那一則新聞。如果少年人不沉迷戀愛,是不是枉費少年?(二之一)
[馬傑偉]
沉迷戀愛2
文章日期:2008年12月24日
【明報專訊】伊豆是一個可愛的小區,有溪澗,有小橋,有滿室香氣的拉麵館。早上醒來仍然記掛小說《伊豆舞孃》中的主角。
故事中那個男孩獨自旅行,遇到巡迴藝團就插隊與舞孃結伴同遊。川端康城筆下的少女,令人感到她活像歷史小說的姑娘畫像,頭髮豐厚濃密。男孩一早探望女孩,拉開門她還睡,臉上殘留昨夜的豔抹濃妝,嘴唇和眼角透出了些許微紅。
整個短篇,少男少女什麼都沒有發生過,就連拖手接吻的標準動作也欠奉。但小說裏主角一舉手一投足,都說明了坦白的愛情。舞孃送別男孩的時候低頭不語,直到輪船遠去,才舉起白色的手帕揮手永別。
我在小路旁與一個學生模樣的男孩交談,他用破爛的英語告訴我川端康城當年真的常來伊豆,可見他對年少時寫下的這部成名作念念不忘。香港這邊是聖誕節了吧,成年朋友又或會季節性地為少女發出失身警告。也許我年紀實在大了,愈發覺少年人沉迷戀愛是一件美好的事。像我們這些中年人,生活的痕太雜太深,反而沒有純真愛情的能力。
也許是多想了這些少年心事,昨晚做了個奇怪的夢﹕女兒帶回家一個剛相識的「鬼仔」,告訴我,他們一見鍾情。夢中那個男孩滿身酒氣,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我急忙把女兒拉進書房,告訴她一見鍾情這回事,只不過是沒有理性的衝動,沉迷其中一定會後悔……
醒來在伊豆小咖啡館吃早點的時候,回想這個「噩夢」,我不自覺的笑起來。對!這多年我已經把愛情的神話無情解構。我的結論是﹕一見鍾情只不過是個人記憶再加上荷爾蒙的本能反應。兩人的關係是努力的適應和遷就而建立的承諾。這些大道理我女兒已經耳熟能詳。
清醒的時候我是頗為開放的一個人,但睡夢之中我還是十分老套的擔心女兒會過分沉迷戀愛。

[馬傑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