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有容乃大」:主客異同互為內容而生新主體性
文章日期:2007年10月15日
【明報專訊】「李安方程式」給文化交流的啟示:第一是必須直面東西方文化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有秩無限開放心胸腦,直達最根本的文化基因,虛實大解構、大重構。第二是必須縱觀大局,找「快將成熟」點,入禁區險境;第三是必須另出機杼,像甘地結合和超越印英文化那樣,找到新方法,如庖丁解牛,切中要害;第四是必須出奇兵、以正合,化繁為簡、化簡為繁,由技入道、以道濟技;第五是必須有跨越中西的混雜團隊,人人獨當一面自發執行,又精誠如一人,求同求異、異同轉化;第六是必須觀照上中下各層,廣泛自由參與。
創作必然有作者強烈的主觀能動性,但又要無界兼容。「有容乃大」不單是「容」異,讓異質性進來,而是主體甘願為「異」所改變,把「異」質納入本體,作為主體和文化身分認同的內容。
香港有秩無限開放,個人自由,人人摸石頭過河。百年香港一如李安創作的文化交流,「以異為主」、「為異所變」,合成新生命,拓新天。日本唐朝時面向中國,明治維新時面向西方,都這樣做。但日本今天似仍停留在明治維新階段,反而南韓全民全文的「大解構、大重構」更見成效。
中國是幾千年連綿的「大陸文化」,像歐陸和俄羅斯那種自生、原創的文化生命,到今天仍無日本明治維新時的開放,不願把「異」質納入本體,作為主體和文化身分認同的內容。
開放改革就是在絕處被迫略為在生存的技術層面,擺脫這種中原天朝心態,但初見成效可能進一步促使中原天朝心態。鄧小平的撥亂反正,可以「撥」三十年中國的「亂」,但不能擺脫中國二百年的情結,不能「反(返)」文化交流的「正」。他對中國和香港都是堅持「以我為主」,做不到文化交流所需的「以異為主」、「為異所變」,合成中西新生命,拓出新天。
香港百年是西方在中國的「異」質,中國視為國恥,至今仍不能準確為「香港」定性,說只是「經濟城市」,不是「政治城市」,更不認為香港有自己完整的「文化生命」,不把香港納入本體,作為主體和文化身分認同的內容。對港就是Stuck在這二百年的文化情結上。二三十年來,不斷要洗擦「香港」,把「香港」去污,淨化。
[洪清田 midtop@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