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2007

龍口粉絲﹕香港沒有打開的十個抽屜

恩﹐
  謝謝你專業的簡報﹐關于龍老師的演講。

  
香港經濟日報
A10 | 新聞特寫 | By 張少貞、劉德欣 2007-07-19

「有歷史才有未來」 龍應台籲保護老街
  著名知識分子龍應台,昨日在書展與約1,000名觀眾見面,不是說書,而是領眾人逛中環嘉咸街街市。
  肉老闆拿刀,用勁斬下去。一間水果店,令龍應台想起為甚麼香港人叫蘋果做「蛇果」的問題。在濕漉漉的街市附近,竟有一間富格調的咖啡館。
  有人,就有故事;有歷史,才有未來。街市是最多故事的地方,嘉咸街街市卻快將拆掉。龍應台又替香港急了,她香港人,要保護嘉咸街!
如大抽屜 藏珍貴歷史
  拆天星,拆皇后,灣仔街市危在旦夕……香港的文化保存工作,令人搖頭的多。曾多次撰文評西九、評添馬艦的龍應台,昨日在書展演講,回答提問時說,香港沒有民主的選票,拿政府一點辦法都沒有。
  然而,這與大部分人民的文化自主意識也有關係。
  「(你)對自己的了解有多少?把自己的抽屜打開。」打開抽屜,知道自己有甚麼,才有覺醒。
  對龍應台,嘉咸街是個大抽屜,藏珍貴的歷史。
  電腦屏幕出現一張張相片:肉老闆燃起她的好奇,思想他是個甚麼人;她坐在咖啡館,看窗外經過的老伯和嬸嬸,讚歎那是「從窗口流過的風景,已有很多故事告訴你。」
  嘉咸街的舊樓,二樓的外牆或已斑駁,但地下卻是一間個性小店,兩套完全不同的價值觀拼在一起,令鄰里產生變化。這種變化會帶來甚麼景觀,教人期待,可是嘉咸街將會重建,出現的是多層住宅、商場和酒店。
「應用高科技保存文化」
  「太古廣場、又一城,商舖一樣,很悶。(政府)要把嘉咸街變成酒店和商場!」龍應台深諳當局的特性,說:「很多人開心自由行有1,000萬人,但若處處一樣,自由行只會來一次,騙人只能騙一次。」她忍不住歎道:「Please save Hong Kong!(請救救香港)」
  她說:「modernity(現代)是用高科技保存最古老的文化,而不是把根拆掉,將別人的地標搬過來,最大最大的誤會在香港發生。」
  她指出,可以給居民現代化的舒適,但同時保留原來的生活和人文,城市才美麗。「住在中環附近的人,關心的人,都要保護嘉咸街。」
  她知道,公民社會組成,是慢慢的過程,故她在演講中多次說希望老師帶學生關心地區,做調查和辯論。「香港有很多未打開的抽屜(見下文),一百個都有!」
  在香港居住了4年的龍應台,將續在香港留步。她有興趣打開香港的抽屜,你呢?
----------------------------------
香港未打開的抽屜
 巴斯人:知不知道香港有祖宗來自波斯的巴斯人(Parsee)?巴斯人信奉的瑣羅斯森德教,又名拜火教,起源自波斯。十八世紀,巴斯人隨英國人來遠東做生意。龍應台稱:「港大本部校舍的捐款人摩地爵士是巴斯人。」跑馬地黃泥涌道的巴斯墳場於1852年建成。現在全球有13萬巴斯人,其中約7萬在孟買,香港現時尚有200多名。
 文言文史:「香港的粵語保存得比廣州更好,生活在香港有時像在清朝。」她舉例我們日用的「差人」、「白撞」都是清朝用語。她又展示了一幅寫上「訪友揚聲,嚴拿白撞」的大廈告示,指這種文言文是香港語文獨特之處。
 街道史:龍應台認為香港的街道名也道出了香港的歷史。「香港有一條街叫『緬甸台』(Minden Row),好多人以為和緬甸有關,但其實是因為有很多來自德國城市Minden(棉登)的人聚居,因而叫Minden Row。」
-────
香港經濟日報
A10 | 新聞特寫 2007-07-19

156歲嘉咸卑利街 擬建酒店商廈

  嘉咸街和卑利街是全港最古老的市集,兩條街道大概在1850年落成,至今已有156年歷史。兩條街道是下山道及最早的貿易區;馬路及行人路,包括用花崗石造的梯級和鋪路用的大石,可以上溯至1900年代甚至更早。
  嘉咸街重建項目涉及範圍包括嘉咸街、卑利街、結志街、威靈頓街、閣麟街、吉士笠街等。
  根據市建局的建議,重建後37幢舊樓將被清拆,代之而建的將是兩幢樓高30層及32層住宅、一幢26層高酒店和一幢33層高寫字樓;和一個容納38個私家車位和25個貨車上落區的地下停車場。
建「老店街」發展旅遊
  計劃也包括一條「老店街」,把區內地標「永和雜貨舖」老店的外牆、和3幢位於26A至C號的戰前唐樓保留,再配合興建同類型3層式低矮樓宇,成為老店街,引入老店特色成旅遊點。
  然而,市建局曾經表示積極研究保留、經營逾80年、全港最古老的雜貨店上環永和號,最終只保留兩幅牆,並最快在兩年後結業。若打算繼續經營,則要遷入「老店街」內。但不少老店舖擔心新的「老店街」租金昂貴,小本經營的商店如醬園、雜貨店,將無法繼續經營。
  嘉咸街重建項目是前土發公司於1998年宣布的25個項目之一,討論經年,市建局的重建方案在5月中經城規會通過,現正進入收購階段。
******
「有歷史才有未來」 龍應台籲保護老街
南方日報
A14 | 文化•娛樂 2007-07-19
龍應台香港"打開十個抽屜""文化保存不是為了緬懷過去"

昨日下午,當極少公開露面的著名作家龍應台出現在香港會展中心演講大廳時,全場掌聲雷動。2000名恭候多時的讀者早已將大廳擠得水泄不通,連龍應台演講席周圍的空地都坐滿了人。自2003年2月辭去台灣文化局局長以來,龍應台在將自己的文化理念透過官僚機器的運作變成現實後,一塵不染地回歸文壇,回到寫作。當年8月,她來到香港,先後在香港城市大學和香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4年間,她不以外人自居,而是懷抱一片熱忱,以細緻的觀察,直接涉入香港的文化脈絡及語境。去年11月《 龍應台的香港筆記》出版後,在香港及新加坡暢銷書榜上長達半年之久。
昨天,龍應台用講述加放映相結合的方式,嚮讀者展示了香港社會中許多不被注意的細節———一個老城區鐵皮屋里的老太太,或者是周日露宿中環街頭的菲傭。她稱這些場景好比"沒有打開的抽屜",不斷嚮人提出質疑:一座國際化都市如何維護傳統、涵養性格?文化權何以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演講的最後,龍應台 在接受媒體和讀者採訪時,意味深長地說了一番話:"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線,將珠子穿起來成為社會。當公民社會不再依賴皇權或神權來鞏固它的底座,文化、歷史是公民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
文化保存不是為了緬懷過去
記者:您的演講為什麼叫作"香港十個沒有打開的抽屜"?
龍應台:一座城市所擁有的歷史和記憶、它所呈現的豐滿繁密的生活細節纔是它真正的魅力所在,好像一個沒有人去打開的抽屜,可它里面可能珍藏了很多很多寶貝。假如挑選"十個最能代表香港的地標",或許很多人會選維多利亞港的景色,可我一定會選燒臘店的照片,或者菜市場的圖片。那些老街里麵包含了多少故事啊!我們過去所研究的歷史,常常是"正史"、"國史"、"政治史"、"大人物史",而今天當草根階層壯大之後我們迫切需要研究和填補的是一條街道的歷史。
記者:您曾提到,香港城建規劃中有一種"中環價值",對於很多有歷史的老街區就是簡單一個"拆"字,其實這也是很多內地城市城建遭到最多詬病的地方。
龍應台:這個"拆"字後面,其實隱藏對"現代化"這個概念天大的誤會。我在德國看到過一個上千年的村莊,城牆保護得那麼完整,隨處可以見到農耕時代的牧羊人與農捨,那些場景一下子給我帶來醍醐灌頂的感受———原來所謂的"現代化",是用高新科技去保存一個民族最珍貴、最重要的東西,而不是適得其反地將過去連根拔起,慌忙移植一個外國的東西。所有對文化的保存都不是單純為了緬懷過去,恰恰是為了未來,因為沒有過去的人必然失去未來。
香港文化看得到廣州的影子
記者:隨內地與香港的文化互動增強,有些香港人已經感受到內地文化對香港的輻射越來越明顯,比如簡體字的大量出現,您認為在將來是否會出現一個內地影響港台的文化"倒流"?
龍應台:就不同地區的文化相互影響而言,一般強勢文化影響弱勢文化,就像水的流動一樣,很難阻擋的,即使人為制定某種政策去堵塞這種影響,它也會從別的地方冒出來。過去我們說港台文化是強勢,流行歌曲、電視劇流入大陸,而現在中國內地強大起來,有沒有可能從經濟強勢演變為文化上的強勢呢?這種"回流"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判斷一個地區文化是否屬於強勢,關鍵在於社區、草根階層的文化力量;假如這種民間的力量是充沛的,那麼這個地區的文化力量才會是強健的;假設社區和草根的呼聲是微弱的,那麼這種文化也必定是中空、衰弱的文化。香港的地理、歷史、經濟、文化結構都有獨到個性,比如香港有很多地方你都看得到廣州的文化影子,但它也有很多文化因子保護得比廣州好,比如香港人講的粵語,其生命力就比廣州人說的粵語更頑強,在香港你還可以到處看到"訪友揚聲、嚴拿白撞、嚴禁鐵轆、車仔駛入"那種近乎文言的詞彙,還有稱警察為"差人"之類的說法。我覺得香港人應該珍視香港的本土文化,同時要放棄過去那種"自外於中國"的想法,不妨積極加入到內地和台灣的文化議題中去,就共同面臨的苦惱展開辯論和探討,這樣可以為各自的發展汲取營養。
本報特派記者郭珊發自香港
*******
南方都市報
A13 | 城事 | 書展開講 2007-07-19

龍應台講述香港"抽屜"

作為首個開講嘉賓,她重點講述了香港正在加速消失的老街老巷
本報訊在香港客居4年多的龍應台成為書展首個開講嘉賓,談"香港未打開的十個抽屜"。科幻小說大師倪匡則與香港年輕的武俠小說作家鄭豐對談"武俠小說的創作之道",兩場演講都吸引了大量讀者前往聽講。會議廳全部坐滿,很多讀者甚至坐在地上聽講。
在播放了一段20多分鐘尋訪香港老街的紀錄片之後,龍應台開始講述自己作為一個異鄉人對香港的看法。她以香港正要拆除的嘉鹹街為例,講述的重點是香港正在加速消失的老街老巷。
"大多數的政界人物都希望做大建築、大工程,因為這很容易成為政績",龍應台說,官員們想象中的現代化,就是高樓大廈和鳥都會撞死的玻璃幕牆,而這是對現代化一種最大的誤解。在德國居住期間,龍應台看到了古老的生活方式在現代牧羊人身上延續,也看到了一千多年的古堡和城牆絲毫不變。"這讓我恍然大悟,所謂的現代化是用高科技的手段去保存我們的文化記憶,而不是用高科技的手段把自己的記憶連根拔掉"。
龍應台認為,要改變這樣的狀況,需要香港發展更強大的草根社會,有更強烈的公民意識。
倪匡則與年輕的武俠小說女作家鄭豐對話武俠小說。倪匡風趣地說,中國幾千年沒有文人致富的,金庸又能寫小說又能做企業致富,是"萬年一遇",而鄭豐"女人寫武俠,也是萬年一遇","我倪匡也是萬年一遇啊,從來沒有人寫過那麼多字"。
*******
東方日報
A40 | 龍門陣 | 冷眼旁觀 | By 梁美芬 黃英琦 2007-07-19
嘉咸街是他們的家

龍應台教授在演講中說,嘉咸街是個未打開的抽屜。嘉咸街的市集,是香港開埠以來最早期市集之一,在嘉咸街出入的各式各樣人物,都有其獨特故事。那位半生在嘉咸街肉檔切豬肉的大叔,那位熱愛嘉咸街斜路、決定租了樓下小店把之改為畫廊的外籍商人,那位在街邊賣水果、仍然把蘋果寫為「蛇果」的老伯,那位愛在嘉咸街漫無目的走上走下的老婆婆,他們自哪裏來?
如果嘉咸街兩旁不再是老房子,只有現代的高樓大廈和酒店,他們仍能視嘉咸街為家?為何現代化的智慧型商廈和五星酒店旁,容不下豬肉檔、小畫廊、佔據行人路的生果店?
龍老師說,香港人對現代化的最大誤解,是把烏漆舊房子視為負資產,都把它們拆掉,換成玻璃幕牆。香港人忽視老街老房子才是城市的肌理,是大都會最具吸引力的地標。
如果沒有嘉咸街,只有大商場,無論這商場叫又一城或apm ,也不會吸引遊客重複回來,因為商場裏的店在他們的家鄉很快都會有了。遊客可能只來一次,因為人只會被騙一次。
龍老師的論點,其實也是香港公民社會的論點,只不過,由她說出來,就讓書展講座全場逾千人熱烈鼓掌。公民社會的朋友說出來,就被特首罵說,你要尊重多數,香港多數人都支持發展,你們是少數,不是主流。
說回嘉咸街,市集商販可能快要面對清拆和搬檔的困擾。市建局說他們都不介意走,但民間團體走訪發現,他們不知道原來有權說不走。未來的嘉咸街,為甚麼不能容納他們呢?
黃英琦
*******
南方日報
A15 | 文化 2007-07-18
港書展今日開鑼,著名作家集體亮相 參加旅行團香港會金庸

本報訊(記者/郭珊)一年一度的香港文化盛事———香港貿易發展局主辦的第十八屆香港書展將於今日至24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本屆展期延長至7日,預料將吸引近70萬書迷進場。
本屆香港書展將展出來自20個國家及地區合共472家公司的出版物,是曆年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其中"中國內地出版館"包括了內地61家參展商,網羅了多家實力強勁的出版集團。
本次書展以"閱讀香港"為主題,通過鼓勵參展商展示有關香港書籍以及舉辦一系列配套的文化活動,從多個角度激發各界思考香港社會文化的變遷。書展舉行期間還將舉行10個系列活動,尤其以"名作家講座系列"格外引人注目:該系列活動邀請到龍應台、易中天、於丹、莫言、倪匡、鄭豐、春樹、張悅然、梁靖芬及孫隆基等知名作家在書展開講,既有資深的殿堂級作家,也有新生代領軍人物。書展還邀請了倪匡和詹宏志對談科幻推理小說,邀請金庸及倪匡嚮年青人分享他們的寫作經驗及心路歷程。新當選的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則將參加"兩岸三地閱讀文化座談會"。
"閱讀香港講座"系列則邀請了前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丁新豹博士、浸會大學傳理學院吳昊教授、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俊雄、著名文化評論員梁款和"香港學"學者洪清田博士,從歷史及文化角度剖析香港的多元面貌。此外,主辦方還策劃了"企業家談閱讀講座"、"中華文化普及研討會系列"、"名人講故事"、"名人閱讀分享系列"等活動。
由於廣東展團借助地利之便和對香港圖書市場的瞭解,展銷品種適銷對路、貨源充足,往年均取得了較好效果。今年廣東省出版集團作為重點參展單位,將在中國展區專設賣場。專場組織的銷售品種約650種。展銷的圖書既有具重大理論突破的文化學術著作,如《孫文選集》、《宋慶齡年譜》、《中國家庭史》等;又有一批文學類暢銷書,如《王蒙自傳》、《等等靈魂》等,還有深受海外出版機構和讀者歡迎的中醫中藥類圖書,如《觀手知健康》、《人體使用手冊》等。
為了吸引更多國內旅客參觀展覽,大會與廣州及深圳多家旅行社攜手合作,將參觀香港書展列入部分旅行團行程之內,讓訪港旅客遊覽香港名勝之餘,也能欣賞本地及海外的著作。
*******
蘋果日報
A02 | 要聞 2007-07-19
影視處鬧國際笑話 指書展名畫不雅事件曝光忙改口

【本報訊】一連七日的香港書展昨日開幕,一向「神經過敏」的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前晚向其中一個參展書商,指稱其一本故事書《愛情神話》,書內殿堂級藝術插圖因涉及裸體等內容,或屬二級不雅刊物,書商怯於「官方警告」無奈把書收起。事件曝光後,影視處昨日卻使出「彈弓手」,改口表示該書並無不雅,可供展出。有出版商及文化人批評影視處評審準則越來越「可笑」,令香港在國際書商前盡出洋相,淪為國際笑話。記者:翁煜雄、梁美寶、黃嘉寶、白琳
文藝復興藝術家米高安哲奴的「大衛像」早年曾一度遭淫褻物品審裁處被評為「二級不雅物品」,惹起社會不滿,但歷史重演。今次書展展商遠流出版經理陳國華昨早透露,影視處前晚在展前巡視,翻閱故事書《愛情神話》時,指部份插圖有問題,並揚言:「你都係收番起佢,唔好出賣。」
「係博物館藝術品」
入行十多年、參加書展數年的陳國華坦言對此感到「好笑話」,因那些均為藝術作品,包括法國畫家布雪(F. Boucher)的油畫《赫拉克勒斯與翁法勒》,及太陽神阿波羅的裸體雕像圖片,他說:「呢係擺博物館藝術品!」他說,由韓文繙譯的《愛情神話》是探討希臘羅馬神話的愛情故事,並附相關插圖,每本售100元,他質疑:「每年書展都賣,今年先有問題?」因書展只准售一級書刊,他只好收起該書以免違規,但批評影視處評審「無尺度可言」。油畫《赫拉克勒斯與翁法勒》內一對男女雙擁,雙方性器官及女性乳房都被遮掩;除阿波羅像外,書內也不乏裸露男性性器官的圖畫,但都充滿美感。主辦單位貿發局發言人說,前晚收到影視處通知,指《愛情神話》的圖片「踩界」,但未正式評級,故該局沒有勸喻書商收起,「我都睇過本書,認為係文學作品,冇問題,但都要尊重影視處決定。」貿發局發言人其後補充,指收到影視處通知,指該書不屬二級不雅刊物,可以繼續展出。影視處發言人承認,曾認為《愛情神話》的圖片「踩界」,但沒有正面回應有否要求收書,只稱審議後已確認該書沒有問題。對於影視處彈弓手,陳國華回應:「書送晒畀人啦!」
倪匡斥影視處愚蠢
著名台灣女作家龍應台指香港表面上「好開放」,但正確道德觀念其實比台灣,甚至內地主要城市都低,「《中大學生報》事件可見一斑﹗」名作家倪匡也批評影視處行動,「黐線﹗愚蠢行為﹗由得佢(影視處)巡啦﹗」其實,刊載裸體雕像書刊在書展隨處可見,如商務印書館及壹葉堂均有售賣米高安哲奴等畫冊;壹葉堂發言人對事件感莫名其妙,「以前都試過搞錯《大衛像》啦,又?」噱頭為粗口大平反的新書《小狗懶擦鞋》,其出版商次文化堂負責人彭志銘說,影事處今次舉動,尤其在有外國書商參與的書展上進行,將令本港淪為國際笑話。文化人梁文道及學者蔡子強,批評影視處近年的評審創作道德標準越來越緊,尤其是針對性文化,嚴重影響創作。另外,影視處昨於會場上發現一本台灣漫步屋出版的漫畫小說,因封面標明「18限」(即18歲以下人士不准觀看),故已向貿發局建議收回。
******
深圳商報
C01 | 文化廣場 2007-07-19
香港讀書人又逢嘉年華

第18屆香港書展昨日開幕
香港讀書人又逢嘉年華
本報記者董芳芳王昉
深圳出版人王伶一大早就坐上了從深圳到香港的列車,趕往香港會展中心,由於香港各大酒店都已經因為香港書展的舉辦而紛紛爆滿,為了聽喜愛的作家講座,王伶不得不多次往返深港,她說:"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是香港讀書人的嘉年華,這裡匯聚了國內外的最新出版物,而且本屆書展上有40多位名家的講座和論壇,看一天是肯定不夠的。"
第18屆香港書展昨日在香港會展中心開幕,展覽將持續7天,共有來自20多個國家及地區的472家出版公司參展。本屆書展以"閱讀香港"為主題,通過書展及各項文化活動,讓國內外讀者們一起"閱讀"香港,從多個角度探索和思考香港社會文化的變遷。而設立主題,並根據主題組織相關文化活動,也是本屆書展的一次新嘗試。
本屆書展呈現五大亮點
記者從大會新聞中心瞭解到,本屆香港書展是曆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今年推出的新書共有6000多本,數量最多的書籍種類為童書、流行讀物、金融、旅遊、勵志等。本屆香港書展呈現五大亮點:一是由於投資升溫,本屆書展上投資類的圖書品種大幅增加;二是介紹香港、解析香港等有關於香港的書籍成為眾多書商重點推介的出版物;三是古典新解系列書籍受到讀者青睞,例如《品三國》、《於丹<論語>心得》等中國古典名著的現代新解作品;四是新作家出書多;五是因博客的興起,出現了很多將網絡博客文章結集成書的作品,這也是今年圖書出版的新熱點。
由於本次書展的主題為"閱讀香港",因此展會特別邀請了33位名家在書展前進行了"新書書評活動",挑選出60套港版新書嚮讀者推薦,包括龍應台的《思索香港》、李歐梵的《交響:音樂札記》、歐陽應霽的《情尋香港味道》等。大會還邀請了丁新豹、吳昊、梁款和洪青田等專家教授,從香港的歷史、文化和社會角度,剖析香港的多元面貌。
亞洲知名作家書展開講
本屆香港書展的文化活動可分為十個系列,包括名作家講座系列、閱讀香港講座系列、企業家談閱讀講座、中華文化普及系列、閱讀文化座談會、"名人講故事"系列、名人閱讀分享系列、亞洲出版研討會、名家推介新書活動等等。
本次書展邀請了龍應台、易中天、於丹、莫言、倪匡、鄭豐、春樹、張悅然、梁靖芬、胡淑雯、董啟章、駱以軍、謝曉虹、英培安及孫隆基等名作家在書展開講。這次應邀進行演講的作家,來自內地、中國台灣、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既有資深的大師級作家,也有新生代領軍人物。
在名作家講座系列中,龍應台教授於昨日下午3時30分至5時帶來了"香港十個未打開的抽屜",倪匡和鄭豐昨日下午5時開始對談"武俠小說創作之道",年輕作家春樹和張悅然將在19日下午講述他們的寫作道路,於丹將在20日下午講述"論語、莊子里的生活智慧",莫言將於21日帶來"我的文學經驗",易中天將於21日下午講"品古人,品名人"。"名人講故事"活動將邀請政壇、商界及社會知名人士,包括範徐麗泰、謝永齡、陳婉嫻、石鏡泉、蔡元雲、喬寶寶等,在兒童天地展館舞台,為小朋友講各種故事。今年的書展,不單文化界活躍參與,貿發局更與香港經濟日報合作,邀請了企業家蔣震博士與讀者分享閱讀心得,並首次舉辦"十大經管好書選舉"。在中華文化普及系列活動中,貿發局與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合作,邀請了蕭國健博士、蔣匡文、楊智琛及黎淑儀,介紹香港古跡、中國建築與風水、茶文化及中國文物欣賞。在21日上午11時30分舉行的閱讀文化座談會上,香港作家周密密、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和陽明大學的張曉風教授將與讀者共同討論中國台灣、香港和內地間的閱讀文化。
貿發局與香港出版總會合辦的"亞洲出版研討會"今年的主題是"出路",邀請亞洲出版界翹楚一齊來探討傳統出版業界在市場萎縮的形勢下,如何走出本土、沖出亞洲。演講者包括詹宏志、梁鳳儀等。
深圳發行集團承辦內地館
本屆香港書展的中國內地出版館同樣吸引香港讀者的目光,網羅了多家實力強勁的出版集團如中國出版集團、中國國際出版集團、中國科學出版集團、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出版集團、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遼寧出版集團等。而這次內地館的所有陳列和銷售等工作都是由深圳出版發行集團承辦的。據深圳發行集團的朱德明介紹,此次內地館的展覽分為三個展區,占地1千多平米。他介紹說,展示區由8家出版社和出版集團組成;精品區是將全國各大出版社的獲獎及優秀讀物共計400多個品種集中展示;銷售區組織了475家商家參展,展出了20萬冊圖書,挑選的大多是生活類、文學類等香港讀者喜愛的圖書品種。
內地遊客無須排隊入場
為吸引更多內地遊客,書展開設特別通道,前往書展的內地客不須像香港讀者一樣排隊入場,只須在會展中心入口處的"訪港人士購票處"出示有效旅遊證件購票,就可由特別通道直接入場,省去很多排隊時間。大會還與廣州及深圳多家旅行社攜手合作,將參觀香港書展列入其部分旅行團行程之內,讓訪港旅客遊覽香港名勝之餘,也能隨團參觀書展,一舉兩得。
據悉,從2003年內地開通了"自由行"之後,來港觀展的內地"書迷"逐年增加,去年登記入場的內地遊客就達6000多名,而今年這個數字可望打破。為疏通人群,大會今年推出多項新措施,例如書展時間從6天增加至7天,展館從4個增至5個,如市民在下午1時前購票,享受10元特惠價,星期五及星期六兩天,更推出午夜場,延長開放時間至晚12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