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2007

讀讀經書。《詩經‧小雅》「菁菁者莪」

K,
深夜讀詩,為一段我心戚戚之情誼。

《詩經‧小雅》「菁菁者莪」篇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既見君子,樂且有儀。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
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
既見君子,錫我百朋。
汎汎楊舟,載沉載浮;
既見君子,我心則休。


如何解這首詩吶?臺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研究員 葉煬彬在《「菁莪」考
》中寫到:解詩的途徑有很多種,筆者比較服膺朱熹從詩本身來解詩的主張。朱熹說:「今欲觀詩,不若且置小序及舊說,只將元詩虛心熟讀,徐徐玩味,侯彷彿見箇詩人本意,卻從此推尋將去,方有感發。……。熹當時解詩時,且讀本文四五十遍,已得六七分。卻看諸人說,與我意思如何?大綱都得之,又讀三四十遍,如此卻義理流通自得矣」(《詩經遺說》卷一)。朱熹解詩的態度被李辰冬評為「主觀」,他認為解詩除了求諸詩本身之外,另需注意:字句成語的訓詁,文物制度的考徵,地理環境的明瞭,人物事件的知曉,詩篇與詩篇的關係等等(李辰冬,民63)。李氏的說法雖然言之成理,但只能視為是朱熹意見的補充。基本上,朱熹掌握了解詩的主要方向─唯有透過對於詩本身的思索和感覺,才能真正瞭解詩;這情形就好像要想瞭解一個人,唯有直接去和那個人交往接觸,才能真正瞭解那個人一樣,而非訴諸於道聽途說,乃至於人云亦云等等,否則誤解勢必加深。

瞭解了這個道理,吾人試著從詩的本身來瞭解「菁菁者莪」篇的內涵。這首詩,吾人可嘗試翻譯成:
茂盛的莪草
生長在山阿上
此時此刻與您相會
歡樂之中不失威儀
茂盛的莪草
生長在水中的小渚上
此時此刻與您相會
心裏非常地歡喜
茂盛的莪草
生長在山陵上
此時此刻與您相會
感激您饋贈我許多的錢財
用楊木做成的小舟
在水上漂盪著
時沉時浮
此時此刻與您相會
心裡感受到友誼的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