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
文章日期:2007年12月4日
【明報專訊】下午3時的渡輪上,乘客不多,幾乎一人霸佔一行,一個電玩青年湊近出口,坐到白髮婆婆旁邊,即時換來錯愕的目光,青年施施然換了個位置,大家相安無事。
成人小孩老人老外,都在沉默的共識下,保持有秩序的距離,陌生人的距離。
探戈的舞步中,有一種叫「close embrace」──面頰貼面頰,胸口靠胸口,女方把上半身依在男方的身上,然後由男方帶領,起舞。老師一直不鼓勵初學者在這兒進門,一來這種舞步的動作轉移全靠對方身體來支,雙方需要有一定的基礎默契與信任,才能跳出味道來;再者,這種零距離擁抱式的親密接觸,不是每個舞者也能接受。
空間到底是無形的,距離不夠所產生的壓力,也是無形的。所以老師教我這個初哥的探戈,叫「open embrace」。
在探戈的過程中,沒有言語甚至眼神溝通的餘地,男女走出舞池,是open還是close,就得看女方的左手,是落在男的肩膊上,還是頸項上。當然,也有獨愛close embrace的舞伴,一把就將你擁到懷裏,自顧自的舞啊跳啊……一曲終結,他多半不會再成為你的舞伴。
距離的遠近,其實不影響姿態的優美。近的纏綿,遠的撩人,最怕該近的時候拉得太遠,該遠的時候走得太近,牽強的舞步,雙方都沒趣。跳舞談情,愈走愈近,漸行漸遠,不過也是同一回事。(關關:這是一個“舞匠”,而非“舞者”的文章。其人,或許從未享受過“投入的舞”的快樂。懂舞者,不談“遠近”,而談“默契。帶著雜念上場者,“承接”不住舞魂,不該搭檔。)
[周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