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2007

《世界經濟霸權 1500-1990》


《世界經濟霸權 1500-1990》
作者:(美)查理斯.p.金德爾伯格
譯者:
開本:
ISBN:710003460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03年6月
裝幀:
書夫曼編號:1540030
推薦//劉蘇裏
萬聖書園總經理

本書計12章,都十分精彩,加上不錯的中文譯文,讀起來令人酣暢淋漓。
在“大國崛起”的一片呼聲熱浪中,靜心讀兩三個晚上,起碼有清涼作用

金德爾伯格的World Economic Primacy(中文譯為《世界經濟霸權 1500-1990》)英文版出版於整整10年前,2003年商務印書館翻譯出版。中文版本已遲到了七年,但出版三年來,它所受到的關注和重視與其重要性比起來,根本不成比例。(我認為,primacy一詞譯為“霸權”,不能反映全書的主旨,是錯譯。譯為“領跑者”較好。我只能用中文本,凡遇“霸權”一詞,從中文翻譯。)

本書計12章,都十分精彩,加上不錯的中文譯文,讀起來令人酣暢淋漓。在“大國崛起”的一片呼聲熱浪中,靜心讀兩三個晚上,起碼有清涼作用。且看該作主要章節:

第二章,“國家生命週期”。金氏考察了諸種有關國家生命週期的影響因素,如資源、遠端貿易、工業、移民、農業、金融、成府財政、社會能力、價值觀念、戰爭等等,所得結論是:任何單一硬指標的衰退,都無法真正導致一個國家生命走向衰敗,雖然“不同國家的經歷表現出略微不同的特點”,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國家整體創造力和靈活性的喪失才是衰敗的主因。

第三章,“經濟霸權的更迭”。本章共9小節,最需認真讀的是第8節“康得拉季耶夫週期、戰爭週期和霸權週期”。這裏我們先略去,直接進入第四至第十一章,全書的主體。分別論述了義大利城邦、葡萄牙和西班牙、低地國家(主要是荷蘭)、法國(標題是“永遠的挑戰者”)、英國(標題是“經典範例”)、德國(標題是“後來者”)、美國、日本(標題是“日本在排隊?”)。

從第四章到十一章,金氏給我們畫了全球500年經濟“領跑者”的路線圖。圖中首先缺少俄國(包括蘇聯),與我們當下的某些理解就不一樣。為什麼?大國未必就是先進者不論你是什麼制度。甚至經濟的快速發展,如果沒有其他更重要的因素在背後頂著,永遠不可能接過領跑者的接力棒。法國呢?在金氏的分析中,法國最有具戲劇性。小標題一語道破天機。它先後挑戰過荷蘭、英國、德國,二戰以來一直挑戰美國,可惜都不怎麼成功,拿破崙把歐洲精神馱在馬背上,得一時喝彩,終究與領跑者失之交臂,是法國該抱憾的事情。再看德國。俾斯麥掌權之後,給德國帶出分裂的泥淖,德國的思想家們都看到了希望。一個新新的民族國家,本來大有希望,可偏偏放著好日子不過,看著領跑者手中的接力棒,不是等待時機一把接過來,而是連續違例犯規,結果是或被肢解或被流放,始終抬不起頭來,等到國家再次統一,美國的“霸權”地位牢不可破,歐盟裏又碰上想當統帥的法國和與歐洲若即若離的英國,想施展什麼都不可能打開拳腳,徒呼奈何。日本比起德國都不如,到今天還要為國家軍隊的正規化在全世界奮鬥,此處略去吧。(聲明一句,很多方面我尊敬日本,但我想指出的是,日本在500年全球民族國家馬拉松賽跑的競技場上,從未有過領跑的記錄,甚至根本就沒可能。原因複雜而值得反思,金氏不也是在“日本在排隊”後面打了個問號麼?)

簡略起見,我們把金氏的路線圖作合併同類項,所得結論如下:(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美國。意、葡、西三國之所以被括弧括上,有原因,金氏書中的四、五兩章有分析。首先,在葡、西兩國大開海洋葷宴的時候,義大利按兵不動,只是各邦之間做做小生意。史學家克羅齊有感于世人對義大利的不公,寫了幾本有關義大利歷史的書籍,意在表彰義大利對世界的貢獻,無奈義大利資本主義的種子,只開花不結果。其次,葡、西兩國雖是開地理大發現之先河者,可翻開歷史,發現兩國都太熱衷“發現”而分辨不出貿易的好賴,更於工業革命毫無興趣,結果是敲了半天鑼打了半天鼓,婚卻叫盎格魯-撒克遜人給結了1588年海上一役,西班牙的“無敵艦隊”輸給了英國人,從此一蹶不振。三國都不是什麼大國,也未真正執過領跑者之牛耳。而就在西、葡兩國在海上熱鬧的時候,倒是荷蘭人一心一意地到處做買賣,建銀行,發明股份公司,搞宗教改革,向全世界傳播格勞秀斯的海洋理論。當英國人崛起的時候,它該占的便宜都占了,什麼虧都沒吃地讓出了領跑者的位置。

金氏在書的結尾,也談到了中國和印度,很值得一讀。

最後一章的最後一小節,金氏的小標題是“下一個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