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與集體記憶
文章日期:2007年9月22日
【明報專訊】在人類文明傳承中,宗教信仰與想像可能是最為源遠流長的了。人們對不可知的事物,不能解釋的現象,無法預知的未來,都會設法去了解,或設法去建構一套說法,以說服自己,說服同類,傳之於後人。遠古時代,人類祖先聽到雷聲霹靂,看到電光閃爍,突然間身處天搖地動宇宙變色之際,感到恐懼與震驚,當然要想清楚是怎回事。完全超乎自己耳目所聞所見,就只能冥想,動用一切想像能力去猜測,去描繪出個前因後果,讓自己不至於永遠在蒙昧中恐懼戰慄。美洲的原住民會猜想,有個大神用一百條牛的牛皮編成一張大鼓,在雲端敲擊,預示未來會有戰事;古希臘民族想像宙斯的神武,手握雷霆,在震怒之時,當作投槍拋出;中國古代則想出一對雷公電母,一個打雷,一個放電,各司其職,甚至解釋成天公懲罰邪惡與不孝的手段。
在傳統社會,即使是穿鑿附會,一旦成為人群的共識,想像也可以上升為集體的信念或信仰,當成真理來傳播,成為集體記憶的歷史。即使一開始是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傳播久遠之後,也會變成信守不渝的信仰傳統,沒有人會去質疑,也沒有人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前去質疑。其實,一旦有了信仰,變成傳統,也不管是真是假,是對是錯,對信仰的人來說,心理得到了依靠與憑據,疑惑得到了解答,蒙昧恐懼代之以豁然開朗,生命充滿了意義,生活洋溢光明與樂趣。或許這就是遠古時代人類發展與凝聚信仰的緣由,也是各類信仰不管其真假對錯,可以一代傳給一代,傳之久遠的原因與情。
過去討論宗教,一般集中在探討主流宗教的教義,組織,歷史源流,聖徒大德,以至於教會與寺廟的政治,社會,及經濟地位與影響。猶太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蘭教,是探討的主要對象。對於一般老百姓的通俗信仰,總是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間」宗教,好像他們的信仰方式與膜拜的神祇,只是宗教信仰的異類,甚或是應當剷除的「怪力亂神」。從政治管治及社會秩序的角度來看,也許真是如此,通俗教派的自由發展,發展到「一境皆狂」之時,的確威脅政權的穩定,造成社會的動盪。但從了解宗教思維與想像的角度來看,這些通俗宗教所涉及的膜拜對象,組織方式,動員策略,以及教義的闡述與傳佈方式, 都值得我們注意,有助於我們理解與群思維相關的想像活動。
近來常聽人們談論「集體記憶」,甚至有機構進行抽樣統計,用圖表展示某種「集體記憶」存在的社會比例。好像到了二十一世紀,有一種實實在在,可以用科學實證方法驗證與量化的歷史記憶;好像群對社會與文化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朦朧希望,可以用數學方程式,運算出社會科學認可的結果。我其實頗為懷疑這些探討的「科學性」,反而覺得,思考一下宗教想像的脈絡,了解其發展的傳統,更能揭示中國大多數人潛在的思維方式,有助於認識「集體記憶」的歷史原因。
[鄭培凱 學者.詩人.著有《真理愈辯愈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