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衡西方壟斷的「半島」之聲
文章日期:2007年11月3日
【明報專訊】九一一恐怖襲擊當日,半島電視台播出獨家的拉登影像而聲名大噪。
「西方指控我們是拉登電視台;阿拉伯世界卻批評我們是親美的頻道,兩面不討好。然而,我們替沒發言權的一群發聲,我引以為傲!」半島電視台記者Ahmad Zaidan擲地有聲的一句話,道出了半島電視台的精神。
「我沒權力去判斷誰是恐怖分子。拉登抑或布殊是恐怖分子?這不應由記者去審判。」個子矮小、蓄短鬍鬚的Ahmad穿著筆挺的西裝,眼神充滿信心,語調堅決,推翻西方、尤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對半島電視台(下簡稱為「半島」)的指控。「即或我個人認為阿爾蓋達是恐怖分子,但我當訪問他們時,我必須保持中立,目的就是採訪最多具新聞價值的材料。」
我們沒權裁決恐怖分子
Ahmad是半島電視台巴基斯坦辦事處主管,深信記者的職責就是反映真相。就是這份對新聞工作的使命感,他自2000年擔任半島派駐巴基斯坦記者,報道過不少有關拉登和塔利班的獨家新聞,包括採訪拉登兒子的婚宴,目睹拉登的領袖風采。另外,在塔利班勢力下台後,Ahmad是唯一一個記者深入阿富汗塔利班控制範圍的領土,攀過山嶺訪問塔利班領袖,採訪蒙面的鬥士,攝製獨家的紀錄片。
香港觀眾對恐怖分子的認識,離不開電視新聞裏常出現的影像:蒙面、摃原始槍械在荒土山嶺上操練、發射迫擊炮。沒太多的觀眾分得清「拉登」、「塔利班」以及「阿爾蓋達組織」的分別,只聯想到他們都是拿槍械站在被綁架人質身後的一伙,情景教人不寒而慄。
「只要塔利班、阿爾蓋達組織給我作出承諾,確保我的人生安全,我就不擔心他們會在訪問過程中殺掉我或綁架我!」Ahmad憑穆斯林恪守承諾的道德操守,接納塔利班和拉登的邀請,把握機會採訪其鮮為人知的面貌。
「因為他們知道,對半島的鏡頭,就是向全世界講話,表達自己的觀點立場。我只是採訪,沒什麼需要懼怕,也不怕被他們利用。唯有透過採訪得到的第一手資料,才可引發更多的公眾討論,平衡他們的意見。」
美國指控半島經常播出拉登的片段和聲帶,實為拉登的喉舌,但是,半島反駁指其他西方媒體經常轉載半島的獨家新聞,扭轉了過往一直為歐美媒體壟斷的局面。
Ahmad面無懼色、淡淡然地分享與塔利班和拉登交手的情正是西方主流媒體夢寐以求的,卻只有半島記者做得到。「第一,跟被喻為『恐怖分子』溝通,我們沒有任何語言障礙。第二,半島是最受歡迎的阿拉伯新聞頻道,而且半島新聞的可信性毋容置疑,不會像其他國家控制的電視台歪曲真相。若我是拉登,我也會挑半島為發聲的渠道。」
半島較其他西方媒體優勝的,正是在中東地區的網絡聯繫;半島與其他阿拉伯世界的媒體不同的,就是能擺脫政府宣傳工具的角色,監察社會,當然難免得罪了不少阿拉伯國家。
位處中東海灣的小國卡塔爾,於九五年由國王斥資創立半島電視台,吸納大批英國廣播公司編採廣播人員,承襲西方的新聞傳統,報道中東為主的最新消息。因為不畏權勢,半島揭露阿拉伯國家的貪污無能管治,震動了阿拉伯世界,幾乎所有中東國家都曾把半島的記者驅趕出境。半島的清談節目如《反方向》及《新聞背後》皆不設禁區,所有題材不論政治、宗教、文化、性別等等無所不談,公眾亦可致電參與討論,在中東樹立了自由媒體的鮮明旗幟。對於中東的一般平民百姓來說,半島就是一扇認識世界的窗口、一個抒發心聲的開放平台。
去年十一月,半島國際啟播,目標是打開全球十二億英語聽眾群,令英語世界了解阿拉伯世界的觀點。然而,美國龐大視訊市場仍未打開。
懷戰戰兢兢的心情,我和攝影師踏足卡塔爾小國,一窺這個備受爭議的阿拉伯電視台的底蘊。從機場出發不消半小時已到達半島總部;經過兩重保安關卡,保安嚴肅的眼光快速地掃過我們,審視批文後才報以安心的微笑開閘讓我們進入。半島總部由幾幢藍白色為主調的兩層高平房組成,平實簡單。一入門口就是一間小型博物館,陳列了半島啟播十一年間的大事,包括採訪中喪生的記者的遺照和遺物;牆身更刻上「專業守則」,強調半島的信念:「意見和異見」。
簇新的新聞室內,半島總監Wadah Khanfar與新聞主管討論是日新聞重點。年僅三十九歲的Wadah,個子高大,笑容親切卻難掩領導半島所承受的壓力:多個駐外辦事處被關閉、記者被禁踏足沙地阿拉伯、阿爾及利亞等國家採訪,甚或被囚經年又或遭襲擊喪生。
「妥協很容易,但是我沒想過作出妥協。一旦妥協,就會摧新聞機構的可信性,失去觀眾的信任。記者就是要勇敢、無畏地報道真相,才可監察社會,催使社會進步,走向民主化。」十一年前投身新聞行業,Wadah就是擔任半島駐南非記者,採訪南非族群和平共處的演變。這經驗令他相信記者的使命是報道真相,帶給觀眾盼望。「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之間的衝突沒完沒了,我們的記者在前線報道以巴衝突,不單單是報道新聞,更期盼與觀眾分享和平的盼望。」
為了給觀眾盼望
2003年,半島巴格達辦遭美軍導彈炸,一名記者當場喪生。半島總部展示了他最後的一份報道手稿,看他的筆,不禁黯然。
「在阿富汗採訪,有同事患病,必須連夜趕路,花上十七小時才可到達醫院搶救。看他痛苦的表情,我很傷心。」Ahmad身處戰亂紛爭的地帶採訪多年,看慣生離死別,也難掩記者無能為力的悲痛。
再痛的莫過於看同事被囚監獄近六年,仍獲釋無期。在我們完成採訪的最後一天,晚上七時,近百半島同人齊集總部門口,舉起示威牌,支持被囚關塔那摩基地的助理攝影師Hajj,呼籲盡快釋放現在絕食的Hajj回家,與妻兒團聚。
沒有大叫口號,只有默然的支持,無聲的抗議發自半島的總部。
一個教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阿拉伯媒體,只可在小國的領土上發出有限的抗議聲。
本文輯錄自香港電台節目《傳媒春秋》之「傳媒人環球系列」,節目於十一月三日及十日,一連兩個星期六,晚上7時在無翡翠台播映;香港電台網上廣播站(tv.rthk.org.hk)視像直播及可供重溫。
[文/楊月芬 香港電台電視台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