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2007

新九巨头

胡锦涛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二日电 胡锦涛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并续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胡锦涛,一九四二年十二月生,安徽绩溪人,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曾任全国青联主席、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贵州省委书记,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胡锦涛于一九六四年四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九二年十月,胡锦涛当选第十四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一九九三年九月,胡锦涛兼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共十五大当选为十五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一九九八年三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一九九九年九月增补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同年十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二00二年十一月胡锦涛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二00三年三月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二00四年九月担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二00五年三月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今天中午,在再次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胡锦涛率领新当选的其他八名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
胡锦涛在逐一介绍了当选的其他八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后表示,“我们深知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我们将紧紧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决不辜负全党同志的重托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
胡锦涛表示坚信,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开拓奋进,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胡锦涛在讲话结束时说,“我要衷心感谢新闻传媒的各位朋友为采访报道我们党的十七大付出的辛勤劳动。”
******
十七大特写:常委亮相 致意中国
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二日电 题:常委亮相 致意中国
         中新社记者 于晶波 周兆军 孙宇挺
这是中国秋季里平常的一天。南国暖阳高照,北国秋风拂面。
这是中国政治生活中不寻常的一天。
这一天,领导着十三多亿人口,七千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选举出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他们,将掌舵中国的航向,在新的起点启锚,肩上是重担千钧。
今天上午十一时三十分许,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中共新领导集体依序而入,走到了时代的聚光灯之下。而世界用不同意味的眼神打量这个新的领导集体,并在他们身上把握和审视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四大经济体未来的走向。
胡锦涛从大厅南门第一个进入人们的视野,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相继走进。他们身着深色西装,多数系红色领带,用微笑的表情和亲切的挥手向镜头致意,向中国民众致意,向整个世界致意。
长方形的东大厅内,东侧壁上的《幽燕金秋图》笔墨苍劲,大气磅礴。今天,站在这幅长城与山峦相辉映的巨幅画卷前的胡锦涛,依然温文尔雅,依然沉着大气。他语调温和地向在场的中外记者介绍了身边的各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介绍到习近平和李克强时,他特别提到,“这是两位比较年轻的同志,分别为五十四岁和五十二岁”。
面对现场长短错落的镜头,胡锦涛语气恳切地表示,“我们将紧紧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决不辜负全党同志的重托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
一天前,刚刚产生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以更年轻、更精练、更富活力的姿态亮相。今天,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的登台亮相给人同样的感受,常委名单中出现了出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年轻面孔。一位在场的香港记者幽默表示:今天亮相的九位常委都是“实力派”加“实干派”。
然而,未来五年,这些“实力派”加“实干派”肩上担子并不轻松。
从十六大到十七大,虽然过去的五年表明,中国依然是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发展传奇。但相信站在台上的这九位共产党人同样深知,此刻他们脚下的土地,是历经百年激荡、数十年变革,越来越融入全球化、却又相伴着许多难题的中国。
相信他们此刻深知,这片土地上曾经饱经风霜苦难的民族,如今的生活虽已日新月异,但贫富差距、社会保障、看病难、买房贵,仍是他们深锁眉间的未解之忧。
相信他们此刻深知,站在台前的他们“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民族的伟大复兴,民众的深切希望,都紧紧系于他们身上。
此刻,他们所掌舵的中国的渡轮已经拉响启程的长笛,而这艘渡轮承载的是十三亿人民,穿越的是悠远历史,而收获的将是载满厚望的崭新未来。
此刻,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站在台前,此刻,他们站在中国十三亿民众的面前。在他们脸上,世界看到了温和而坚定的中国,在他们身上,民众的殷殷期许已经准确无误地找到了答案。(完)
******
退休終見制度化透明化 望黨內民主促體制改革
文章日期:2007年10月22日
【明報專訊】昨日閉幕的中共十七大,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委員會。十六屆中央政治局9名常委中的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5人,進入新一屆中央委員會,曾慶紅、吳官正、羅幹3人因年紀較大而未能進入(另一常委黃菊則於2007年6月病逝)。胡錦濤表示,十七大選舉實現了新老交替。我們認為,此次會議明確了中共最高領導層以68歲劃線的原則,使中共最高領導層的更替終於有例可依、有可尋,為中共權力機制的形成與運行,向制度化、規範化、透明化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石。

從1982年召開的十二大,確立廢除領導幹部終身制,到2006年提出《黨政領導幹部職務任期暫行規定》,可以說中共領導人的退休已經制度化。但是,由於沒有任何黨內文件明確規定政治局委員的退休年齡,因此,如何落實最高領導層更替的制度化,尚缺最後的「臨門一腳」。

在中共十六大,退出中央政治局的最年輕常委,是當年68歲的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但是,68歲這一條線,是否成為政治局委員的退休年齡,中共仍然沒有任何文件作出規定。不過,官方新華社昨日在報道中委的變化時,專門提到,今年68歲的曾慶紅、69歲的吳官正和72歲的羅幹,未列入十七屆中委的候選人名單。這樣的報道予人的印象是,他們之所以未能進入新一屆中共最高領導層,是由於年齡,而不是其他因素。易言之,以68歲劃線,應會成為今後中共最高領導層退休的準則。

中共最高領導層的退休,終於有例可依、有可尋,由於年齡是一個客觀數字,令到中共最高層新老更替的透明度增加。

制度建設比個人去留重要

今次中共十七大召開之前,外界還在猜測,究竟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有哪些人退下。今後,大家至少可以用68歲這個年齡劃線,即可判斷;胡錦濤、溫家寶、吳邦國、賈慶林、李長春等5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和政治局中在未來5年內將達到68歲的委員,到十八大時都將退出中共領導層。

以今日的醫療和衛生條件看,68歲並非一個太高的年齡。而且,每個人的身體健康情,可以有非常大的差異。即使是民主國家,70歲以上出任領導人的情亦非罕見。以年齡為依據實行一刀切,亦可能使某些聲望高的領導人因一歲之差而離任。但是,對於中共這樣一個並非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的執政黨而言,制度建設遠比某些聲望高的領導人留任與否更為重要。

5年後,年屆70歲的胡錦濤,將成為在最高領導人位置上退下來的最年輕者。或許人們會有所惋惜,但是,我們堅信,制度建設比個人去留重要。而且,胡錦濤若能做到這一點,就是他對中共黨內民主發展的貢獻,就是他對中國民主進程的貢獻。

昨日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將胡錦濤主政以來所提出的一系列施政治黨理念,如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榮辱觀;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等寫入黨章,意味中共由此真正進入胡錦濤時代。

不過,所有這些中共新思維,都被看成十六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智慧結晶,而非胡錦濤個人的理論創新。而且,中共至今從未有提及胡錦濤為中共第四代領導核心。這樣的做法,向外界傳達的信息是,胡錦濤只是中共領導集體中最重要的一員,但不再是如毛、鄧、江3人那樣的所謂領導核心的領袖人物。

我們期待,為了記取文革的教訓,徹底清除個人崇拜的遺風,有效防止個人專斷、個人獨裁悲劇的重演,第幾代領導核心的提法,應在胡錦濤的總書記任內成為歷史。而胡錦濤因此而留下的制度建設成就,將更有意義。望黨內民主促進國家民主

值得指出的是,在黨內民主方面,十七大通過的黨章修正案,亦出現了重大突破。尤其是首次規定,黨的各級代表大會實行任期制,是中共權力機制新的重大變化。雖然中共最終未能將黨代會常任制寫入黨章,但是,未來隨中共黨代表在閉會期間繼續履行職責、發揮作用,領導層的重大決策,將定期接受黨代表的檢驗,中共黨代會完全有可能成為中共權力組成部分,與領導人的更替制度化、規範化、透明化相輔相成。

從1976年粉碎「四人幫」,到中共十七大召開,中共黨內民主經歷了31年的艱難發展進程。相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成就和社會變化,中共黨內民主發展和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仍然只能以「摸石頭過河」和緩慢2字來形容。

隨中共解決了最高層領導人退休的制度化、規範化、透明化問題,我們希望中共的黨內民主真的可以發展起來,並希望中共的黨內民主可以促進政治體制的改革,令人民可以享有較大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