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2007

鄭依依筆下的香港浪子陳汗

香港作家﹕浪子心聲 業餘懺悔
2007年11月11日
【明報專訊】今屆香港文學雙年獎小說組首獎得主新登台,是自稱「寫小說,我是業餘又業餘」的詩人兼電影編劇陳汗。他的得獎作《滴水觀音》,葉輝寫序,題為〈一部浪子懺悔錄的十二面體〉——「浪子」二字,把這半長頭髮眼神迷離的典型電影人形象,點了睛。
這部獲獎小說作品分十二章,不同的女子述說和同一個男子的關係與往事,男子亦現身夫子自道,這個男子,「就是我自己,我沒興趣寫別人,是非常自戀的。」原名陳錦昌的陳汗解說,聲音裏有壓不住的熱情和興奮。首十一章故事梗概如下:「被重覆講述而得以凸顯的人物顥然就是一個自戀的浪子——他在大學時期已經是備受寵愛的才子,但一直我行我素,做過青年作協主席而鬧出一些不愉快事件,教過中學而深受女同事和學生愛戴,當過電影編劇和導演,得過好一些獎項,但影片都不賣座;一次情劫,令他欠下半生情債,甚或言之鑿鑿地訴說女鬼纏身,人到中年大志未竟,他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徹底的悲劇人物,」葉輝在長序中寫到。虛實參半絢麗淒迷的小說,都由葉輝催生。
小說之透遍
事緣本世紀初,網絡熱潮方興未艾,科網公司渴求大量創意人材,從電影圈挖過很多編劇,陳汗也就去tom.com就任發展經理。
剛好葉輝正組織本地詩人促成他們寫小說,「其中最成功的是王良和」,《魚咒》一出當即取得該年度的小說雙年獎,「相較之下他是真正詩人寫小說,而我則平常亦有寫,只是未形成自己風格。」陳汗說。
當時他在《文學世紀》、《香港文學》也有稿約,「寫我的愛情、感情或情慾,也許寫得不太好卻還有趣味,」寫寫,漸漸找到方法——從女性角度寫自己。「這種感觀的『透遍』,是印教常用的意識,以代入、進入別人的角色,於我而言很有當上帝的感覺」,身為編劇的寫對白訓練,也叫他得心應手。
他開始以女人的感覺,回想她們對自己的看法。譬如令他念念不忘的初戀女友,「曾經為我畫肖像,我看到畫稿,自覺臉更方角、眼更凹陷,便拿來修改,怎知道竟惹來第一次爭吵:她說『雖然你可能畫得更真實一些,可是,那已經不是我眼中的你了!』」
「人家如何看待你,也許並不應該妄圖改變,」這樣的觀點,他覺得甚有意思,連同其他女友,譬如教書的同事、少女房東、甚至女鬼、被猩猩妖怪糾纏的女孩的回述,便串連成他上窮碧落下黃泉不斷地追尋愛與關懷的故事,「像一條長河,第一個進入的我到最一個的我,已經不再一樣,不斷變化、甚至妖魔化,過的是非常荒唐的生活。」可故事有個結搆,每一章的標題如〈蝙蝠抽屜〉,「像達利名畫《維納斯的抽屜》,人身上有如許多抽屜,每個都藏有秘密,」和不相關的元素篇幅拼在一起,既是生命中的吉光片羽,也更顯得未可知的戲劇性和荒謬感。
求碎的鏡子
可是對愛與慾的不斷尋問,得到什麼答案?「陰間的鬼對愛情更執著而妒忌,穿梭陰陽,其實要追求什麼呢?」陳汗所求的女人、愛、電影,甚至下棋偏愛殘局,「都是會把人trap(困惑)住的,或有時可以破解,卻很易容迷失,在情感上不斷醉酒,總想撇掉。」最後的機緣是結婚生女,當妻子和女兒健康有恙,才確悟「自己找來的顛覆,追求的電影都非真實的東西」,所有皆是癡劫
電影之無常
從1989開始當上電影編劇,是他生命觀主要的影響。社會變化本無定軌,編劇工作雖然熱鬧卻更孤單:「電影之無常,拍了可以不要,也居無定所,人與經濟狀亦不安穩。也許跟劇組同在一起經歷三幾個月後便又離散。」
即如他目前的電影、吳宇森導演的《赤壁》,從最初劇本到拍攝本不知修改過多少次,在河南易縣開拍,也遭遇連番不順之事;天雨影響進度、曹操的船沉掉、主將營被風颳掉、墜馬、每天有人受傷 、百多人一同中暑……這許多人在租了兩年多的一個水庫旁邊,一起經歷患難,發思古之幽情,「是高度intensive(集中)的,不論人力、情緒」,劇組自成一個搭建的古代世界,每人有個角色在扮演,「我的角色是編劇,和演員交涉,往往就像打一場架」。陳汗形容,每拍一部戲就像一次輪迴,甚至可能在一齣電影尚未拍成之時已經得埋首另一套片中,上一個經歷還沒過完又進入另一場「生命」的循環。他曾經厭寫,離開過電影業,搞IT外,也曾經到美國做超級市場經理,可是最後,還是回到這個光影世界。而《赤壁》的煞科,則從九月份,拖延至聖誕前。
中國的冀盼
因為電影,陳汗如今和太太和四歲的女兒定居北京。
早年他於中文大學念書,在辦青年文學獎時,他曾經一度熱中國事。租住中大附近的村屋裏邊都有一幅中國地圖,當中國有了新建設,就很高興。他看如今社會紛亂的中國,既明白當中制度或文明程度的不足——「像我一個當校長的親戚,雖已是知識分子,卻仍會咳的一聲隨地吐痰;或如拍戲,隨便哪裏走來個農民,堆一丘土,便說是自己的祖墳,要收錢;甚至醫療、疆、藏地區的管治,都未必做得完滿。」
陳汗,1958年生,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曾就讀海上學府、英國倫敦電影學院。90年以《飛越黃昏》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99年以《愛情Best Before 7.97》,獲台灣「十大優良劇本獎」,同年以《劊子手張》獲金庸總評審「全港電影劇本大賽」冠軍。
文/鄭依依